践行儿童友好 共创美好城市 |
发布日期:2022-07-06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儿童友好城市”已从一个概念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集体行动,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友好条件,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上海徐汇滨江打造亲子友好休闲空间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大力推行儿童优先原则。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并列入重大工程项目;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等23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也提出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并制定相应策略措施。 近年来,一些城市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和尝试,随着《指导意见》发布和第一批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以此为抓手,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儿童议事会发挥“城市小主人”作用 政策先导,从一米高度看城市 儿童友好,理念须先行,政策为先导。儿童是城市的小主人,《指导意见》提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将儿童放在优先位置,从“1米高度看城市”,将儿童友好理念渗入全社会、融入千万家。 2022年5月,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率先构建了政策支持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 深圳自2015年底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经过6年多的努力,最初的“概念”已发展为全面铺开的“实景”。开展“我与我的城市”深圳市中小学生问卷调查、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儿童需求调查,征集儿童对城市发展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圳设计周开展“儿童参与设计的可能”活动,吸引广大儿童对市政公园更新改造提出设计意见和方案;在社区、学校成立儿童议事会,组织儿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各类儿童议事组织381个。 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蕾介绍说,“我们抓住儿童友好这个最大公约数,赢得社会各方共识。通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这个抓手深入各区、各领域,扩大儿童活动空间,优化儿童公共服务,促进儿童公共参与,让儿童友好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儿童和家庭,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让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更有韧性、更具活力、更有温度和归属感。” 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声音,真正落实儿童友好,生动体现了“包容有爱”的与时俱进。 “羊城小市长”积极履职,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广州市妇联、市教育局早在1996年就联合主办了“羊城小市长”活动,号召少年儿童肩负起时代重任,发挥“城市小主人”作用,参政议政、关注环保、关爱身边人、关心社会事。当选后的“羊城小市长”积极履职,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代表“广州小主人”,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1年“羊城小市长”系列活动推出“羊城小先锋”专题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羊城小先锋”活动吸引了8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初一学生熊柏瑄是最新一届的“羊城小先锋”,也是广东省注册志愿者,每年记录在网的志愿服务长达数十小时,热衷关心民生小事。他观察到,无论是机场还是车站,没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等候区域。因此,熊柏瑄建议,建立少年儿童候车候机中心、小型公园等。 为了让建议更具说服力,熊柏瑄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研机场和车站,了解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建立儿童候车候机区域。“儿童友好城市,就是要将我们儿童发展的视角融入城市的治理。”未来,熊柏瑄希望能够当一名城市规划师,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服务要好,让孩子在温暖中成长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必须充分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应该是全周期、全方位的,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涵盖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 奔流不息的黄浦江,缓缓流淌的苏州河,见证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条世界级儿童友好滨江示范带,也描绘着儿童成长的美丽画卷。 2021年11月,由上海市妇儿工委办、市妇联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一江一河”办、杨浦区委区政府,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讨会暨“一江一河”沿岸滨水地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推进会。杨浦区杨树浦电厂的公共游乐空间、浦东区前滩的儿童乐园、徐汇区滨江的主题活动公园、长宁区苏州河桥下运动空间,都合理规划文体设施布局和功能,并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等,充分体现了儿童友好理念。 在徐汇滨江,色彩斑斓的儿童攀岩墙、高低错落的游戏森林,还有篮球场、滑板广场、滑梯等设施,丰富儿童体育赛事活动,成为沪上最具人气的儿童运动热力场。它在建设之初就注重从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出发,打造亲子友好休闲空间。 对儿童友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担负着对儿童未来发展的责任与使命。2017年底,浦东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全长22公里,涉及沿途9个街镇,5个特色主题区段,220万平方米开放空间,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和谐并行。浦东滨江以其品质与魅力,让儿童从中窥见美好生活的模样。2018年底,鳗鲡嘴儿童乐园免费对外开放,满足了孩子们所有的小期盼,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美好的愿景: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纯真快乐的童年。 上海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马列坚表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要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和优化服务,以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服务为儿童打造环境友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让上海更有温度。” 不少孩子可能对医院的印象,都是痛苦和恐惧,福建省福州市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儿童友好医院的建设。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原来的设计布局以及现有诊疗环境的营造上,增加了儿童元素,如墙上贴着海洋卡通图形,吸引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诊室被设计成城堡模样,除了医用设施,还多了许多儿童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看诊就医,有效缓解了紧张焦虑。 空间友好,各地“遛娃圣地”迭出 对一些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近年来,一些城市针对推进儿童成长空间友好,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北京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哪里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北京市东城区妇儿工委办主动对标全国、北京市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工作要求,立足首都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出“结合老城保护与更新、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结合特色阵地建设”的“三结合”创建模式,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串联儿童友好精华资源,通过植入蓝绿空间和公共空间,活化二环老城凸字城廓,打造六大儿童友好功能片区,嵌入儿童友好服务网络,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针对“空间紧张资源”的实际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共生院建设、背街小巷整治等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为老城区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样板。 今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北京市东城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绘制了东城区儿童友好地图1.0版,地图覆盖了东城区校外实践基地、公园绿地、医院、街道、社区儿童活动阵地等60个点位,展示东城区儿童友好空间,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通学路成为家长们心中的安心路 浙江省为全面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着力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杭州市高新区创新推出“首条通学路”,用专门步道连接起学校和社区,成为家长们心中的安心路。5月23日下午4点,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从教室结伴而出,欢声笑语沿着学校前画着蓝线的通道,走上了放学回家路。 通道的两侧、沿途分布了鲜明的引导标志。路面上,醒目的线条划分出了一条宽约1米的区域,沿途还粘贴了亚运主题、趣味图案、励志文字等,吸引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路上。孩子们可以选择独立步行上下学,不需要家长接送或陪同。以前上下学高峰时段,校门口人头攒动、车满为患、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的情况,如今也得到了大大改善。 去年温州推出了首条“红领巾”微公交品牌专线,如今已有11条微公交线路为鹿城、瓯海1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生及家长提供定时点对点接送,日均服务儿童约2100余人次,保障学生出行便利与安全,学生家长赞不绝口。今年6月1日,温州市首条儿童友好公交专线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行。 从各种各样的儿童友好基础设施,到无处不在的儿童友好服务,浙江省越来越多的单位、机构、企业以行动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在各项公共服务中践行儿童友好的理念,彰显城市的进步和文明,让城市的温暖惠及儿童和家庭。 阳光普照,一个儿童都不能少 一座城市如何对待儿童,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推进权利保障友好,要完善公益普惠儿童福利体系,通过公益创投、政府投入、培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更多关爱保护。 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广东省佛山,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要想助力城市发展,首先要打造一批能够留住人才和实现新市民子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友好产业园区,促进新市民子女可用可享资源从“有”向“优”迈进,实现园区友好,成长环境优质平等共享。 小候鸟驿站情暖新市民子女 自2011年以来,佛山市以妇联为主导,在流动儿童密集的产业园区或城市社区等地,探索建设儿童类社会工作服务实体和社会公益性服务阵地——小候鸟驿站,让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 “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也有很多绘本图书,社工经常带小孩子们做游戏,一起阅读,还会教我们如何带孩子,像家一样,特别温暖。”一位家长高兴地说。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北“小候鸟驿站”,孩子们十分快乐,家长们也十分安心。据佛山市妇联负责人介绍,目前,佛山市已建有7个小候鸟驿站,累计开展服务1.3万场次,惠及53万人次。针对流动儿童家庭存在的“相处时间少、缺少交流、儿童安全照护缺位”等主要问题,“小候鸟驿站”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进行运作,经常开展亲子共读、童声童演安全剧场、家长微课堂等活动,让驿站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天地、家长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协助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本地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营造安全共融社区。 江苏省苏州市妇联携手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等部门,打造了苏州覆盖、江苏率先的苏州儿童“幸福港湾”实践项目。以困境儿童和家庭为中心,依托街道(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城乡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计划通过三年半的时间,募集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在苏州全市100个乡镇落地100个服务项目,建成100个“幸福港湾”实践基地,形成覆盖所有乡镇的项目网络,让“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的美好愿景在苏州弥漫开来,形成一幅儿童安全成长、快乐生活、享受服务、参与表达、平等发展的友好城市新图景。 加速创建,合力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发展环境友好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持续净化网络环境;筑牢安全发展屏障;防止儿童意外和人身伤害;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每个周六的下午,家住山东威海环翠区望岛社区的果果,都会和妈妈一起来到望岛儿童友好城市书房看绘本。她10岁的哥哥也是这里的常客,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做作业、阅读,等候妈妈来接他们。“这里有图书绘本,还有定期举行的阅读会,桌子的角都是软软的,孩子在这里特别安全,我家俩宝贝都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提到望岛书房,果果妈妈赞不绝口。 望岛书房现有儿童类藏书4000余册,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是山东省威海市妇联在2018年实施的儿童友好服务项目之一。除了日常阅读,书房平均每月举办2~3场活动,包括智行书房阅读、亲子阅读、工艺剪纸、茶文化、绘本故事会等,精心设计的各项特色活动吸引了孩子和家长们踊跃参加,儿童通过参加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家长们通过学习,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以更优的教育资源提升省会品质,以更实的教育服务助力城市创新,以更高的教育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据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介绍,长沙市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面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一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打造一批特色普通高中;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在长沙的高校聚集效应;抓实“双减”一号工程,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协同打造儿童友好城市。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是一个城市俯下身的关怀与温暖。为儿童赋权,坚持儿童优先,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