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睡前故事,让孩子一生受益 |
发布日期:2015-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续】睡前故事,让孩子一生受益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之声 给孩子读什么,怎么读?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哄孩子睡觉有多么痛苦。 小丸子在婴儿的时期,我们家是“三三分配法”,就是奶奶白天陪,爸爸哄睡觉,妈妈从睡着管到早上。丸子爸爸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就充分休息。 我听到丸子爸爸为了丸子睡着,方法无所不用其极,有时抱着丸子跳舞,有时读儿歌,有时甚至唱歌剧……听得我有时笑出声来。 等孩子大了一些之后,就直接向爸爸妈妈要求“我要听故事”。刚开始,大多是丸子爸爸瞎编故事,经常把白雪公主、蓝精灵、葫芦娃和孙悟空放在一个故事里讲。 后来,就自己创作,编出“凤凰骑士”、“嫩宝宝”等几个系列故事……总之,生生就让丸子爸爸成为了一个“故事大王”! 可这样的故事,毕竟太耗神,孩子也提出,好像讲到后面,就没那么好玩了。 于是,我们就开始给孩子阅读睡前故事。 因为经典,就读《格林童话》,因为篇幅,就读《伊索寓言》,因为熟悉,就读《安徒生童话》,因为朗朗上口,就读《中国童谣》、《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因为中国文化,就读《成语故事》,《民国老课本》…… 后来发现,走了很多弯路。譬如伊索寓言,很多故事写的颇为生硬,读起来并不朗朗上口,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独立阅读,而不适合睡前故事; 《格林童话》,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而安徒生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是比较长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安徒生童话精选》中,丑小鸭的故事,竟然有整整11页——读到口水都干了! 《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短小,但几乎每个成语故事都要解释一大通,朝代、官职、名字……不好懂,太费神。 《民国老课本》则是语境不对,毕竟,那是100年前的社会和文字,读起来有相当的距离感…… 于是,我们就开始选一些已经看过的绘本,读上面的文字,这个效果不错,还促使孩子晚上听了故事,白天自己主动找书看。缺点就是,孩子总忍不住歪过头、睁开眼偷偷看图画,呵呵。 后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挑选了一些篇幅短小,情节连贯,语言优美的系列故事用来做睡前故事,没想到,孩子特别喜欢。 陆续读了法国的《床边动物故事系列》、《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贝贝熊系列》,最近,阅读的则有法布尔的《昆虫记》,《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柳林风声》、《夏洛的网》…… 还买了《绿山墙的安妮》等书(这个适合比较大的孩子,我先自己看了,非常感动),做后面的储备。 这些书,有的孩子听懂了,还反复听,有的,因为内容或者文字的原因,孩子听的一知半解。但没有关系,只要孩子养成了睡前听故事的习惯,就给他几本书,让他自己选。 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他们好像听一百遍也不嫌多,请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因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是和大人不一样的。他可以从每一次的故事中,得到乐趣。 孩子此刻正在把语言“写”入他们的大脑,他们每次听的重点不一样,这次听的是故事情节,下次听的是事物的描述,再一次注意的是夸张的语气……孩子们往往能找到自己的笑点,会听到某个句子的时候乐不可支。他们喜欢反复体验一次又一次遇到惊喜的感觉。 长期以往,他就会从中以模仿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学习到遣词造句,朗读语感,以及讲述故事的能力。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有时,读已经讲了几十遍的故事,会疏忽漏掉一句话,甚至只是几个字的时候,孩子会突然清晰地说“妈妈,读错了,应该是……”你不由得不惊叹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转自“家庭教育之声”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