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对家庭还有多少信任? |
发布日期:2009-10-29 浏览次数:41 字体:[ 大 中 小 ] |
9月13日,记者收到一位大学教授的手机短信。短信中说她给记者发了两封信,一封是她写给女儿的,一封是写给记者本人的。她说,她想借这两封信与中学生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探讨亲情关系。 在给记者的信中,这位教授说,她女儿今年升入高一。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学生回一封信。于是,她就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教授说,她一向主张做民主的家长,做孩子的朋友,她也很注意向孩子学习,努力跟上他们成长的脚步和思想的变化。她告诉记者,“这封信是在愉快的心情和对女儿成长经历的甜蜜回忆中写成的,没有什么刻意的雕琢,几乎是一气呵成。” 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看了信后,却说这封信让人一看就不像是“中国老妈”写的,如果让同学看到,一定会觉得自己的老妈“太假”。女儿的反应让教授深感意外,于是请几位朋友将信拿回家,看看他们家里那些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会有什么反应。没想到,多数孩子的反应竟和女儿如出一辙,有的甚至怀疑“这个家庭肯定存在感情方面的裂痕,所以才会这样刻意制造一种和睦的气氛以掩饰‘不正常的’母女关系。” 这位教授在给记者的信中说,她不知教育部门是否就中学生的亲情认同问题,特别是母子(女)、父子(女)关系做过调研,是否有值得提醒我们这些成年人、特别是家长注意的动向。通过这件小事,她感到现在的亲情关系已经很严重。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中,母亲在一个家庭中对于调和人际关系、形成家庭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可是现在,一个母亲用一种自然而轻松的笔调给自己的女儿写封信竟然会被孩子们认为不真实,一种正常家庭氛围的自然呈现在孩子们眼里竟然是虚假造作的粉饰。”这位教授在信中问记者,“我们的孩子对家庭和社会还有多少信任?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对美好的甚至是正常的东西都充满警觉和怀疑,我们的社会又怎能和谐发展?” 教授说,她之所以将这封信转给记者,是想通过中国妇女报给年轻的母亲们一些提醒:不管孩子们如何看这封信,他们的想法是真实的,是从他们自身的感受出发的。 与此同时,教授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不知是我这个“老妈”太“另类”了,还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出了问题,在孩子们心目中,我们家长的形象、母亲的形象怎么就这么差呢? 因此,教授在信中呼吁家长们:请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温暖、一些精神上的关怀、一些心理上的抚慰,让我们的孩子都能用明澈的双眸去仰望明亮的天空,用明朗的笑容去感受明媚的阳光,用明净的心灵去畅想明丽的未来!这是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一代中国人对于我们后代的责任。(本报记者 林木)
“60后”母亲写给“90后”女儿的信
宝贝: 你好! 高中生活开始了,第一周过得怎样?看你每天都喜洋洋的,老妈老爸心里也乐滋滋的。真希望你天天开心,日日快乐! 今天是你升入高中的第一个周末,难得我们一家三口都不用加班或上学,可以尽情在家“宅”上一把。可是,你一大早就把老妈的好梦吵醒,催促着我赶紧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你写信。唉!自从某个绝顶聪明的家伙(也许人家有一头怒发呢!)发明了“短信”(short message),老妈好像就没有再写过“信”(letter)这种传统的文体。不过,为了我们的宝贝女儿能按时交上作业,老妈就是把头皮愁得像石头一样硬,也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之所以把“好”字放在括号里,不是老妈态度不端正,而是实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请女儿多体谅了。 记得你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就住在与NS中学(应作者要求,中学的名称以代号表示——记者注)的操场一墙之隔的一栋旧房子里,而紧挨着操场围墙的小路,又是你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那时你放学早,我们经常站在阳台上,一边看NS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一边畅想着有朝一日你也能接到这所百年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我们家搬走了,搬到了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你每天六点多就要从家里出发,太阳下山了才能回来。我们很少有机会一起和操场上的那些同学分享自由奔跑的快乐(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曾经和他们共享),但NS中学依然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时间的脚步总是跑得飞快。孔老夫子慨叹“逝者如斯”的时候,也许还有着一份恬静的悠然。可是,我们却只能奔跑。很快,你生命中第一次抉择和考验径直来到我们面前。可是,当小升初这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扼杀童真童趣的刽子手的凶器恶狠狠地在你面前露出狰狞面目,你这个从小就胆小、缺乏独立性和闯劲的孩子,却不得不独自与它作战。你知道吗,当老妈在北京接到你的电话,说你已经提前考上了你理想的初中,当老妈把这个消息告诉远在大洋彼岸的老爸,我们心里有多高兴吗?我们真的为你骄傲。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初中军训结束的前一天,我回到了南京。第二天上午,去观看你们一年级新生的军训汇报表演。一群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动作做得还真是有板有眼。那天我们回到家,你滔滔不绝地讲着军训的生活,讲你如何刻苦、如何守纪、如何帮助别人。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说不管多累,你都坚持每天洗澡洗衣服,连作训服也是天天洗。现在想起你夸张地说同舍的孩子几天不洗澡,身上的味道大得都能把你熏出室外的样子还觉得好笑。当时,老妈发现,几个月不见,我们的宝贝长大了、坚强了、成熟了。 可是,当三年初中生活结束,老妈却发现你在某些方面又退步了,特别是在追求所谓的生活品位方面,与我们的价值观越来越远了。小的时候,你是那样注意环保,爱护环境、讲究节约、反对浪费;你是那样朴素,不讲究衣着和生活用品的所谓品牌;你是那样以自立自强为傲,又是那样体谅父母,并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可是现在,你变了。老妈承认,比起其他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年龄的你,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听话乖巧的孩子了。可是,老妈还是希望你能够做得更好,希望你能够更多地思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责任,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而不是满足于能够追随到时尚的潮流,享受着舒服的生活,将来谋一份可以安身的工作。你经常说老爸老妈太老套,可是,你真的认真想过什么是老套、什么是时尚吗?有一些价值是人类共有的,有一些传统是永恒时尚的,但也有一些所谓时尚不过是沉渣泛起、旧酒新瓶。这些,都需要你通过自己的反思去比较,去甄别。你要知道,那些历久弥新的东西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持久的价值,比如支撑人类从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理性精神、创新实践、勤劳品格、坚强意志、远大理想、高尚情怀,也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支撑每一个个体从懵懂少年走向人生辉煌的路基。 其实,开始在电脑上写这封信时,本不想用这种说教的口吻。可是,为人父母,有时还真的很难超越这个模式,这不,又开始习惯性地“好为人师”了。平时工作忙,难得像今天这样系统地唠叨,请你也多担待些,权当花了点时间看《读者》或其他你喜欢的杂志上文采并不出众的那一部分文章吧。不过,老妈要声明的是,文采可能不如人,对女儿的心意可是“相——当——地”真诚。 不知不觉地,竟然写了一千多字。按照老套路,在结尾应该说些祝福的话。首先祝我们的女儿越长越漂亮(从基因上看,你应该具有这种潜质);其次祝我们的女儿越来越聪明(这可能得更多地靠你自己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然是天天学习,好好向上(不是打错了,我对毛主席的教导有自己的理解),三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做对国家民族有用的栋梁之才! 老妈 2009年9月5日
来源:中国妇女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