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90后配手机应注意什么? |
发布日期:2009-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有专家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的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上公布了一项关于上海小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上海市近一半小学生将手机视为上学必带品,手机、动漫书、游戏机已经荣升为书包中的“重要成员”,并成为90后儿童“最容易想到”的新玩具。其实,不仅仅是在上海,在全国的许多大城市,拥有手机的小学生越来越多,使用手机、玩手机游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时尚。这项调查同时发现,小学生面对媒介负面影响表现得非常被动与无助。那么,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父母对此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欣欣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小学上小学四年级,她总是缠着妈妈要手机,理由是班里好几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手机,而且她最要好的同学彤彤还买了带手写功能的手机…… 如今,小学生使用手机已越来越普遍。虽然许多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校园,但学生还是将手机偷偷装进书包,带在身边。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该不该把手机带到学校?我们不妨听听各方面的声音—— 学生:有手机很方便 “我在学校参加了合唱团,我们课后经常有活动,有时是临时通知的,放学时间就从正常的4点半改成了5点或5点半。有了手机,我就能及时地和妈妈联系,告诉她晚一点来接我,不至于让妈妈在学校门口等一个小时。我觉得有手机很方便。”北京海淀区某小学的周楠说。 张羽是一名住校的小学生,每周的后几天觉得特别“难熬”。从三年级起,妈妈给她买了部手机,让她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给妈妈打个电话,和妈妈交流一下,获得安慰。“有时我晚上想家、睡不着,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和爸爸妈妈聊几句,或者发个短信,心情就好了。放下电话一会儿就能睡着了。” 小王上六年级,他每天把手机带在身边。“我一般把手机放在书包里,放学后才用。课间如果没有老师在,也会拿出来玩一会儿,听听音乐,看看短信、视频,玩会儿游戏什么的,放松一下心情。有了手机吧,我觉得特别方便。有时候需要什么东西,家里没有,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妈妈下班后就能帮我买了,不耽误用。还有,做作业时,不会做的题,一个短信就搞定了。” 也有的孩子表示,“我有手机,但是平时上学父母不让带,学习就是学习,用不着把这么现代化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况且学校教学楼里有公用电话,买张电话卡带在身边,如果有急事,打公用电话很方便。但是在学校组织外出的活动时,我常把手机带上,这样便于及 据了解,大部分拥有手机的小学生,都觉得使用手机非常方便,尤其是便于与父母、同学沟通交流。不过,也有不少同学,不单单把手机看成是通话的工具,而更多地注重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拍照、玩游戏等。一位同学说,手机游戏很好玩儿,如果你不会玩儿,同学会觉得你“老土”。追求时尚、满足虚荣心、过分“显摆”也是部分小学生买手机的主要原因。
家长:有利也有弊 北京的 有的家长认为过早用手机对小学生不利, 还有的家长担心,手机里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游戏,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后玩起来没完没了,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浪费了大量时间,因而影响了学习。再有,个别有手机的同学四处炫耀,会诱发其他同学的攀比心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也不利。 一位身为医生的家长表示,少年儿童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而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比成人脆弱,手机辐射会对小学生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视力也有损伤。 但是,更多家长认为,在是否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由孩子本身的具体需求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老师:小学生最好不使用 一些老师曾认为,只要学生带手机不影响到课堂秩序,不公开玩游戏就是“个人”问题。但这个观点被不少学校否认。据报道,天津某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在考试时用手机“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还和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这让老师们再度关注小学生是不是应该带手机的问题,甚至认为手机问题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小学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带手机上学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忘记关机或者调成静音模式,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很可能让全班同学转移注意力,尤其是不少手机的铃声比较怪异,铃声一响,整个班级都笑成了一锅粥,老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就前功尽弃;还有的同学上课互相发信息,影响了听课效果;而利用手机帮同学作弊,更涉及到孩子的诚实问题。他还介绍,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对各种不良短信缺乏甄别力,尤其目前手机诈骗时有发生,小学生一不小心回复,就有可能上当受骗,给家长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孩子们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尽量少让他们接触这类工具。另外,有些学生因在上、下学路上使用手机而被抢劫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给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 一些老师认为,手机有利也有弊,它可以是生活的好助手,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干扰者,关键在于学生怎么合理地去用它,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比较低,所以把手机带到学校,基本是弊大于利,这也是很多学校禁止带手机的主要原因。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一个联络工具,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引导的过程。
相关链接: 日本学生族存在手机依赖症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府近日发表的“信息化社会与青少年的意识调查”显示,日本初中生每天使用手机1小时以上,高中生2小时以上,小学生半小时以上。3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短信20个来回以上,1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50个来回以上。学生中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症”。这项调查还显示,日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浏览或发送电子邮件的时间超过1小时,一些小学生手机上网的时间也达到每天半小时左右。青少年每天接触各种媒介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导致了一些在网上受骗的情况。 日本教育专家筱原惠子认为,除了能满足那点小小的虚荣心,手机对孩子来说真是弊大于利。第一,许多孩子上课时偷偷发短信,该睡觉时躲在被窝里打电话,影响正常学习和休息,更会损害视力。第二,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第三,手机行骗屡禁不止,上当者不乏这些无知的孩子,让没有判断力的孩子接触过多信息,反而容易给他们带来危险。第四,手机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容易让孩子贪慕虚荣、盲目攀比。因此,对孩子来说,能不用尽量不用手机。
来源:中国妇女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