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宝宝健康从手开始行动 |
发布日期:2008-12-28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到了冬天,最着急的是婴幼儿的父母。虽然大人老人也在冬天犯各种毛病,好在他们能够表达出来,而不能说不会道的小孩子发烧感冒可就真的让亲人们难以抓挠。都说孩子是个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着,不知道该怎么疼了,怎么还是生病?这里问一句最普通的常识:您关注宝宝手的卫生没有? 在家庭中,最令爸妈开心的,是宝宝的活蹦乱跳;最让爸妈担惊受怕的,是宝宝生病。为什么有的小宝宝不是发烧、咳嗽,就是拉肚子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忽视了宝宝小手的卫生。 绝大多数的小宝宝一生下来就会津津有味地吸吮自己的手指,这可说是无师自通的天性使然。通过B超屏幕,可看到胎儿在子宫内羊水中一边漂浮,一边吸吮着手指的影像。正因为宝宝爱吸吮手指,有的宝宝常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擦鼻涕,玩耍后就伸手拿东西吃,那小手上沾染的细菌和病毒就会乘机从口而入,引发疾病。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表明,人们的一只手上大约粘附有40多万个细菌,看上去较干净的手,50%含有10万个左右细菌。人手携带的寄生虫卵、致病菌及病毒多达200余种,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蛔虫、蛲虫、猩红热、流行性红眼病、结核以及皮肤癣病、疖肿、脓疱疮等多种疾病。可见,小手的脏与净关乎宝宝的健康,生命的安危。 为了防止“病从手入”,妈妈别忘了给宝宝洗净小手。给宝宝洗手的误区在给宝宝洗手这一问题上,有相当多的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误区”:一是没有养成给宝宝洗手的良好习惯。小宝宝不会洗手,大一点的宝宝不愿洗手。爸妈也是听之任之,还认为宝宝的手不脏,洗不洗没啥,造成不给宝宝洗手的陋习。二是以擦代洗。有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吃东西前,常是用毛巾、手绢、卫生纸随便擦拭一下小手了事。三是用盆水洗手。最多见的是用盆水或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看似将宝宝小手洗净了,其实盆里水中的病菌仍然污染了小手。四是洗手不科学。有的妈妈在给宝宝洗手前自己没洗净手;用流动水给宝宝洗手时,不用婴儿香皂或洗涤液,只是冲洗一下;有的虽然也给宝宝打了婴儿香皂或洗涤液,却搓不了几下就马上用水把小手上的泡沫儿冲掉了。凡此,皆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达不到洗净手的目的。 ■宝宝洗手有学问,榜样习惯都重要 一、给宝宝讲清楚洗手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看到,有的宝宝贪玩、性子急,常是忘记洗手,有的嫌洗手麻烦而不认真洗,或是把小手往水里沾一下敷衍了事。当妈妈的就要向宝宝讲清为什么要洗手的道理,给宝宝说,小手经常摸这摸那的,会沾染上许多看不见的病菌,如果不将双手洗干净,在吃东西时,手上的病菌就会随着食物吃到肚子里,引起肚子疼痛,还会得别的病。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让宝宝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手上的细菌,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洗手重要性的烙印。 二、培养宝宝爱洗手的好习惯。妈妈首先要做好爱洗手的榜样,在洗手的时候,可让宝宝在旁边看着,让宝宝打心眼里感觉到妈妈愿意洗手一定是好事,自然而然地跟着学。妈妈还可通过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如让宝宝抱着布娃娃,然后一边用水给布娃娃洗手,一边告诉宝宝,布娃娃的手洗得干干净净,就不会生病了。这样,宝宝会渐渐地喜欢上洗手,进而养成好的习惯。 三、要让宝宝知道在何时需要洗手。妈妈要经常反复耐心地提醒宝宝,在以下情况都要洗手,如吃东西前后,便前便后,在户外运动玩耍之后,吃药之前,接触过泪液、鼻涕、血液、痰液和唾液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尤其是接触过病人用过具有传染性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此外,带宝宝外出旅游的途中,若无洗手的环境,可用湿的消毒纸巾为宝宝擦干净手后再吃东西。 四、教会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在给宝宝洗手前,妈妈要先洗干净自己的双手。然后教给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打开水龙头后,先用流动的水冲洗宝宝的手部,将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再用洗手液或婴儿香皂均匀涂抹,使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处都沾满丰富的泡沫,接着反复搓揉双手及手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同时要特别注意清除容易窝藏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最后冲洗时应双手下垂,手指尖向下,利于手上的泡沫顺着流动的自来水沿手指冲下,直到冲刷干净为止。给宝宝的小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宝宝个人的专用毛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洗手间置有“自动干手器”的家庭,洗后及时把宝宝的湿手烘干;夏天,可让宝宝的湿手自然晾干。 五、怎样给较小的宝宝洗手。妈妈给较小的宝宝洗手时,让宝宝平趟在小床上,轻轻地将宝宝的手腕向内拉,就容易打开宝宝喜欢攥拳头的小手,然后用适宜的温开水蘸湿干净毛巾或纱布轻柔擦洗手心、手背和手指,一百天内的宝宝不需使用香皂。如果小手很脏,可以用一点婴儿香皂。搓洗后用清水冲净,再用宝宝备用的洁净毛巾擦干。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