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视界 美德少年”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短视频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映(二) |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2024年5月,“美丽视界 美德少年”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短视频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以来,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的参与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 2025年2月,优秀作品正式开始展播。本届活动以“童行中国 爱满我家”为主题,请每周持续关注,共赏优秀佳作! 《祖国 家乡 我的爱》
创作者:李欣泽 作品推荐:吉林省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稚嫩却坚定的童声里,流淌着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炽烈礼赞,清澈眼眸中映照着家乡袅袅炊烟的温润眷恋,跳跃的韵律间跃动着成长路上斑斓童趣。当童声与时代共鸣,当赤诚与家国相融,少年用诗歌的翅膀丈量五千年文明的厚度,以蓬勃朝气诠释着"少年强则国强"的精神密码。这不仅是语言的盛宴,更是一颗向阳而生的中国心在镜头前的诗意绽放,见证着新时代接班人在文化传承中拔节生长的昂扬姿态。 《跟着诗词去旅行》 创作者:赵晨曦 作品推荐:山西省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当唐时的明月浸透塞北孤烟,宋代的清风唤醒江南细雨,稚嫩的诵读便有了穿越时空的重量。他们用气韵触摸大漠星辰的温度,以顿挫丈量青山叠嶂的轮廓,让童声与长江黄河共震出文明的交响。那些流转千年的字句,此刻化作飞越关山的雁阵、润泽沃野的春霖,在青铜器纹路与青花瓷釉色间,连缀成文明的基因链。这不是寻常的吟诵,而是以童心为光谱,在声调起落间解析山河密码——当平仄不再是符号,而是长城砖缝的苍苔、茶马古道的蹄印,滚烫的赤子心便与五千年血脉同频,见证着文化基因在童声里拔节生长,最终凝成血脉里的中国心跳。 《泉州古城漫步》
创作者:张扬欣 作品推荐:福建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漫步在泉州古城的街巷中,仿佛走进了一部流动的历史画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城市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每一块砖石、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我们走进了元妙观三清殿——这座始建于西晋的古建筑,是泉州现存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踏入殿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不展现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三清殿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在此和谐共存。从庄严肃穆的古迹,到如今依旧香火绵延的信仰中心,三清殿见证了泉州从古至今的变迁。走出殿门,周围是熙攘的现代街市,古老与新生在此碰撞,让这座古城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跟随镜头,一起感受泉州的历史脉搏,探索这座“世界遗产之城”的千年传奇! 《行走的课堂-“蓝朋友”》
创作者:郭峻铭 作品推荐:吉林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这是一次特殊的成长课堂,也是一场震撼的心灵之旅。我们带着对火焰英雄的崇敬走进消防队,用镜头真实记录下这群"蓝朋友"的英勇与日常。从初见消防员时的敬畏,到近距离感受他们严苛的训练日常;从孩子们专注学习消防知识的眼神,到亲身体验消防装备的重量与责任。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最动人的是那些真挚的对话——当消防员讲述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表达感谢,安全意识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撒。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的启蒙。 《觉醒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创作者:郭萌晞 作品推荐:广东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作者作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红领巾宣讲员,以自己服务于三大会址的切身感受进行了一场与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对话,具体深刻的教育意义。百年前,一群觉醒的中国人为了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斗。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作者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吸引,于是购买了原著书籍,细细品读。当她以红领巾宣讲员的身份再次踏入中共三大会址,她仿佛看到了先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让她深感敬佩,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展望未来,作者憧憬着 2035 年的自己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文庙博物馆》
创作者:张金禹 作品推荐:吉林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这部短视频作品是“快门少年”的4名少年和解说员修英淼共同创作,从航拍、摄影、剪辑都是原创。镜头下的文庙博物馆,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千年智慧,青砖黛瓦中镌刻着历史记忆。馆内珍藏的书法力透纸背,绘画气韵生动,雕塑栩栩如生,每一件艺术珍品都在诉说着古代文人的匠心独运。红领巾解说员以童真的视角,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解读展品背后的历史密码,让厚重的文化变得可亲可感。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场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当现代镜头遇见古老文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剪影,更是文化传承的永恒魅力。 《这家社区里皮影戏班不得了》 创作者:吴佑佑 作品推荐:上海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两千多年前诞生的皮影戏,曾是中华大地熠熠生辉的民间艺术瑰宝,以灵动的剪影与悠扬的唱腔,诉说着岁月故事。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门古老艺术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在徐汇区康健社区,有一个坚守上海本土文化的 “皮影社团”。年近耄耋的非遗传承人,用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坚持为居民授课。在这里,居民不仅能欣赏精彩的皮影戏,还能亲手学习制作、操纵皮影,成为文化传承者。跟随小记者的镜头,一同见证皮影艺术在社区焕发新生。 《愚园人的小确幸》 创作者:赵诗怡 作品推荐:上海活动组委会 作品简介:作者漫步百年愚园路,穿梭古今新潮流。用沪语吆喝着带观众 “荡马路”。镜头掠过百年梧桐掩映的名人旧居,转角就撞上网红咖啡店的玻璃幕墙。爷叔喝咖啡的藤椅、果汁店的心愿墙与现烤鲜肉月饼的油香交织,老上海的 “适意” 与新潮流的 “闹猛” 在石板路上碰出烟火气,让百年马路成为流动的时光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