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数字赋能 共育未来英才 ——2025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暨第六届“创教育 创未来”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 |
|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中的殷切嘱托,2025年11月18日至19日,2025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暨第六届“创教育 创未来”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
本届活动由中国儿童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雏鹰科普促进中心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的大力支持,以及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支持。 活动以“引领·启智”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研讨、实地研修与儿童科技嘉年华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了当前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科技企业及公益组织代表齐聚上海科学会堂,共谋校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共绘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蓝图。
11月18日上午,开幕式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线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楼巍、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代表唐其时出席并致辞。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期刊总社主任潘振凯主持。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发表视频致辞。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教育模式,推进校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精神为指引,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校外教育实践育人优势,搭建跨界合作平台,探索新时代少年儿童科学教育路径。他表示,中心将持续深耕儿童人工智能教育,汇聚多方力量探索创新路径,推广先进经验,促进资源共享,助力构建新时代校外教育育人体系,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在活动致辞中指出,校外教育是科技教育不可或缺的“广阔天地”,数字化是重塑教育生态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是赋能个性化学习的“革命性工具”。他强调,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需筑牢数字素养、坚持融合创新、坚守普惠共享,同时警惕技术至上、关注数据安全与伦理、避免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他表示,协会将发挥桥梁作用,携手各方协作,通过多元服务助力科技教育工作者成长,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致辞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楼巍在致辞中分享了对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他指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正从“工具普及”转向“素养培育”,需以人工智能为催化剂实现因材施教;“人机协同”下的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将成为未来人才核心竞争力,应引导青少年用技术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他强调,构建健康的人工智能使用文化,需要家校社协同平衡人工智能使用的“防”与“放”;并通过完善课程、强化师资等构建涵盖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安全与伦理“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体系。他呼吁,各方携手,打造安全、包容、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助力下一代成长为有温度、会思考、善创造的未来主人。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楼巍致辞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代表唐其时在致辞中,向主办方及一线教育同仁致意。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时代使命,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应培育“未来建构者”。其所在基金会及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本土化路径,通过人工智能融入课程体系、发布人工智能使用规范等行动鼓励创新同时筑起“安全用AI、理性用AI”防线。此外,作为公益支持单位,基金会也持续开展多元化公益项目实践,助力教育公平。他期待,以活动为契机联通资源,让更多孩子共享智能教育红利,共探人工智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代表唐其时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主任王龚、上海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馆长范继祖、温州科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谢作如分别围绕“以人工智能促进学习与成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带一路’跨文化适配与本地化实践”“数字科学教育空间建构”以及“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入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作主旨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主任王龚作主旨报告
上海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馆长范继祖作主旨报告
温州科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谢作如作主旨报告 专题一“数字赋能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与专题二“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研究”分别从宏观区域实践与微观课堂教学层面深入探讨。专题一聚焦于区域教育创新与课程重构,分享了北京市、上海市等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顶层设计与实践经验;专题二则汇集了来自校外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的一线教师与研究者的具体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艺术、阅读、STEAM等学科融合的多样态课堂实践与实证研究,共同构成了从理念引领到落地应用的完整闭环。
专题一“数字赋能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
专题二“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研究” 专题三“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探索”汇聚了来自威盛教育、腾讯优图、优必选、鲸鱼机器人等十余家科技企业及机构的代表,集中展示了从课程体系构建、硬件产品研发到赛事平台搭建的全方位产业实践。该环节深入探讨了校企协同模式,内容涵盖贯通式课程建设、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活动推广、青少年宫普及教育以及文化保护、信奥培养等特色项目,全面呈现了市场端在推动儿童AI教育普惠化、实践化与生态化方面的前沿探索和丰硕成果。
专题三“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探索” 专题四“‘AI+学科’教师能力培训”聚焦实践赋能,围绕教师转型、AIGC与文化教育融合、科创课程新样态等议题,通过介绍XEduPro等定制化学习工具、开源社区支持及地方实践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从理论到实操的系统化能力提升方案,着力破解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实际难题。
专题四“‘AI+学科’教师能力培训” 11月19日下午,参会代表分三条路线,分别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张江机器人谷、张江模力社区、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开展实地教育研修,亲身体验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场景。
活动期间,儿童科技嘉年华展示活动于18日在8号楼1楼国际会议厅同步举行,通过互动体验、成果展示与创意交流,呈现“可感、可触、可及”的AI教育新样态。
作为连续六年打造的品牌活动,“创教育 创未来”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活动已成为全国校外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平台。本届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联通校内外、整合产学研、服务全儿童”的行动共识。未来,中国儿童中心将持续发挥国家级校外教育机构的引领作用,深化与各方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普及认知”向“素养培育”跃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数字根基、注入创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