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转化与实践模式/谢凌皓 张和颐: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其趋势 |
发布日期:2025-01-24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VR)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其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能够为使用者带来沉浸式体验。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发展的融合日益凸显,本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12~202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未来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思路。结果发现,2012~2022年间,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发展相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干预治疗、幼儿园教育、儿童读物设计、儿童疾病痛苦转移等领域,且“VR+教育”的模式逐渐兴起,成为当下重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儿童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早期屏幕暴露与幼儿执行功能研究”(批准号:HZKY2022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谢凌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硕士研究生张和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副教授(通讯作者) 一、前言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简称“VR”,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20世纪中期,随着科学探索在二维空间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更高维度,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创建并体验交互式三维虚拟环境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者通过搭建虚拟环境,为体验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体验者可以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体感控制器等传感设备在虚拟环境中实现自然交互,从而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1]当下,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各行各业均开始尝试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原因在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学者Burdea和Coiffet[2]就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又被称为“3I”理论。总的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独有的特点使体验者逐渐实现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打破时空限制,与虚拟世界中的人物、事物进行自然交互,极大提高了体验者对虚拟环境的感知。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教育教学、儿童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在“虚拟”环境中创造“现实”价值。大量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助力新时代儿童发展。例如,Flores-Gallegos等人[3]通过实验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对阅读和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和运动机能具有积极影响。Dong等人[4]也发现在接受15天的虚拟现实训练后,参与实验的50名认知缺陷儿童的认知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亦可提升儿童想象力[5]、学习动机[6]、社会交往技能和社会支持感知[7]等多方面能力。总体上,在助力儿童发展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全面发展、灵活高效和资源再分配三方面。一方面,其沉浸式体验能够为儿童提供多感官刺激,促进儿童多元智力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有效降低实践成本。例如,在对特殊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时,虚拟现实技术可提供仿真社会环境,即使在家中或者学校里,也能让特殊儿童体验到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过马路、乘公交、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验。[8-10]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也是缩小城乡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的可能途径。[11] 然而,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融合效果,却鲜有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整合分析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基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12~2022年国内外探究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儿童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未来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思路。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文库,检索词包括“技术背景”“发展与教育”“儿童群体”三个上位概念,有关“技术背景”的检索词包含“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VR”“VirtualRealityTechnology”“immersivemedia”等;有关“发展与教育”的检索词包含“儿童发展”“早期教育”“childdevelopment”“earlyeducation”“developingchildren”等;有关“儿童群体”的检索词包括“儿童”“婴幼儿”“children”“infant”“disabledchildren”等。其中,三个上位概念以“AND”连接,而各概念中的近义词则用“OR”连接。最终以“2012~2022”为时间跨度,共检索到文献482篇,剔除检索结果中包含的新闻、会议等无关文献后,得到有效文献406篇。其中,中文文献154篇,英文文献252篇。 (二)研究方法 将有效文献进行编码后,运用基于Java程序的CiteSpace以及VOSviewer软件分别绘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以了解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发展融合的热点领域。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节点数设置为k=25,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越大,该关键词相关文献数量越多。同时,以发表时间线为轴,绘制关键词时区图,旨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时间跨度均为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应用现状 教育领域始终强调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直接经验,使儿童能够在操作与体验中学习知识,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应以儿童为中心设计课程,为儿童创设合适的环境,提倡情境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又强调要为儿童创建适合自身成长的环境,从自身的角度感知世界。而虚拟现实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儿童发展领域。运用CiteSpace绘制中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1),运用VOSviewer绘制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密度视图(图2),可知当下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特殊儿童干预治疗 由图1及图2可知,2012~2022年间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殊儿童干预治疗中运用广泛,涉及的聚类信息为“特殊儿童”“康复教学”“自闭症”“干预治疗”“diagnosis”“disease”和“autism”等关键词。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虚拟现实技术就与特殊儿童教育进行了初次融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特殊儿童的情绪识别、运动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教育与康复中,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在情绪识别方面,Lorenzo等人[12]运用计算机系统创建不同的仿真社会情境,并辅之以儿童情绪辨识系统来识别自闭症儿童在情境中的情绪行为,在为期4年的干预后,参与儿童的情绪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在运动功能方面,刘杰等人[13]通过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体感交互技术,建立特殊儿童运动障碍评估体系,从而为特殊儿童运动功能的诊断及康复开辟了新路径。在社交功能方面,研究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自闭症儿童呈现仿真公交场景,帮助其习得乘公交的技能。[14]孙瑜[15]通过设计VR系统呈现海洋环境,采用Kinect传感器采集儿童动作信息,利用小海豚虚拟角色与自闭症儿童互动,引导儿童完成预设情境下的游戏任务,在两个月的干预治疗后,儿童的社交情绪能力均有较大改善。 除自闭症儿童外,还有大量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肢残儿童[16]、听障儿童[17]、视障儿童[18]、多动症儿童[19-20]等多类型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治疗中。总体上,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仿真社会环境,以直观、沉浸式的体验使特殊儿童在虚拟环境中接受更高效的康复治疗,帮助其在安全、仿真的环境中适应社会、学习社会规范,为其今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也正因如此,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 2.儿童疾病痛苦管理 从图1和图2中均可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都十分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疾病痛苦管理中的应用,如“疼痛”“疼痛管理”“pain-distraction”“proceduralpain”等。在儿童临床治疗中,儿童难以忍受治疗痛苦以至于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转移儿童痛苦注意的有效工具。其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整合视觉、听觉以及力量、触觉、嗅觉等多维度的感官刺激,为儿童呈现生动形象的动态内容,将儿童的注意力从痛苦的刺激中转移出来[21],减少神经中枢对疼痛信号的处理,以达到减轻疼痛感的目的。[22]如Bannink等人发现在为儿童进行治疗时,让儿童佩戴VR眼镜能够有效转移儿童的痛苦注意,其配合程度也大幅提升。[23]同时,为克服低龄儿童接种疫苗的恐惧情绪,研究者让儿童在接种疫苗时佩戴VR头盔观看2分钟3D动画视频,显著提高了幼儿接种疫苗的效率。[24]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探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儿童配合治疗。例如,为缓解儿童因拔牙所产生的恐惧和痛感,熊晓菊和毛靖[25]让儿童一进入诊室后就佩戴VR头盔,并呈现3D游戏场景,其间还会播放悦耳的背景音乐,直至手术结束后再摘下头盔。结果表明,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转移注意力的儿童群体接受手术的意愿更强,也更加配合手术过程。此外,吴玉洁[26]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儿童感染伤口换药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3.幼儿园教育 基于文献数据分析,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幼儿园教育也是2012~2022年间广泛受到关注的领域,涉及的聚类信息为“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幼儿教师”“education”等关键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幼儿课程也逐渐朝着数字化教学方向发展。传统的幼儿课程中,大多以游戏、手工、说课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形式较为单一且枯燥,有时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直接经验略有不足,使幼儿难以沉浸在活动当中。而近年来不少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幼儿课程,并应用于多领域学习中。例如在科学领域,培养幼儿分类观念时,相较于运用平面图片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环境的教学效果更好,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分类观念。[27]同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幼儿园开展STEAM科学教育也更具成效。[28]在健康领域,通过计算机创建虚拟火灾现场,让幼儿置身其中进行火灾逃生演习。在逼真的环境中,幼儿对于火灾、逃生方法等方面的认知都有了显著提升,体现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29]在艺术领域,有研究者建立虚拟艺术画廊,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艺术展览中,身临其境地欣赏艺术作品,结果表明,虚拟画廊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画作认知具有积极意义。[30]在社会、语言领域,研究者发现通过设置不同虚拟社会情境,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组织能力。[31] 此外,除了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课程开发,近年来也有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和幼儿园环境建设相结合。例如,国外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建立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在体验、参与之后选择出自己偏好的环境,以此确定最终的幼儿园建设方案。[32]这种以儿童为视角的环境评价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此外,我国也有学者将幼儿园设计方案转化成虚拟环境形式,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让家长、教师、园长进入虚拟环境中感受不同形式的环境创设,从而以多视角确定幼儿园设计方案。[33] 4.儿童读物设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术界中,儿童读物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涉及的聚类信息为“科普童书”“数字阅读”“图书出版”等关键词。儿童图书是儿童积累经验的重要媒介,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因此当下较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读物的相互融合。与传统绘本阅读相比,虚拟交互式绘本能够给儿童带来更直观的审美体验,在故事叙述上也更流畅、形象,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34]同时,虚拟交互式绘本与国学文化相结合也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35]此外,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一些出版社开始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科普类读物中。例如,由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中,读者只需下载应用程序,在阅读过程中扫描相关图片,儿童就能看到立体、运动的影像,以饱含趣味的方式学习新知识。[36]此外,《昆虫帝国》《恐龙世界大冒险》《太空第一课》等VR科普图书逐渐进入市场,涉及天文、海洋、植物、恐龙等多个科学领域,极大丰富了儿童阅读体验。 (二)未来趋势 运用CiteSpace以及VOSviewer绘制时区图,实现国内外研究趋势可视化,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及图4可知,2012~2022年间,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逐渐多元化,从单一临床治疗领域,逐步渗透到儿童发展的多个领域。通过洞悉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发展的融合脉络,亦可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 1.儿童临床医疗应用个性化和理论化 基于图3及图4,可知自2012年起,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的早期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特殊儿童干预治疗及其他儿童疾病治疗领域,涉及的关键聚类词有“特殊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焦虑”“疼痛”“clinical”“diagnosis”“disease”“symptom”等。在早期融合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作为辅助儿童临床医疗的 一种创新手段,旨在增强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该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已展现出其在儿童临床医疗中的巨大潜力,尤其在特殊儿童干预训练、疼痛管理和手术模拟等医疗领域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其后续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截至2022年,儿童临床医疗仍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未来这一领域将持续深化发展。一方面,针对特殊儿童干预治疗,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更加个性化。如2023年,Soltiyeva等[37]针对4~15岁自闭症儿童开发了“我可爱奶奶的农场”自适应沉浸式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系统所呈现的虚拟环境会跟随儿童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与行为变化,通过提供安全、可控且高度个性化的交互式学习与治疗环境,有效促进儿童在运动机能、认知和社会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康复与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从图3及图4可知,儿童疼痛管理已成为当下国内外共同的焦点。从“疼痛护理”“急性疼痛”“拔牙术”“proceduralpain”“anxiety”等近年关键聚类词可以看出,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于儿童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化。且基于“作用机制”这一关键聚类词,未来研究者将深入探究虚拟现实技术转移儿童疼痛注意、缓解儿童疼痛感受的作用机制。如近年来,有研究者将虚拟现实技术的镇痛机制总结为注意力分散机制和基于正念的情绪调节机制[38],其理论框架、实证依据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2.“VR+教育”应用场景拓展化 2012年,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而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政策颁布的两年后,“儿童教育”这一关键词在我国学术研究中崭露头角,而后“教育游戏”“火灾逃生”等关键词相继出现(见图3),意味着“VR+教育”的实践应用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向儿童教育领域拓展。而在2016~2022年间,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教育的融合更加多元化,涉及“安全教育”“童书设计”“国学绘本”“交互绘本”“区域活动设计”“研学旅行”等,且研究重心逐步转向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儿童的教育体验。《2018中国VR/A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的数据统计显示,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投资已占到50%。同时“education”这一关键词成为国外近年研究热点(见图4),可见“VR+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场景将继续拓展。在儿童教育产品开发上,除了儿童交互绘本的开发外,儿童传统游戏也将通过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发挥更大的价值。如韩国VUIDEA开发的儿童交互涂色本中,儿童通过手机或平板App给图形填充颜色,而后画像可直接转换成立体图形。同时,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一些本土化儿童科技玩具,如上海布鲁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数字技术、声光、传感器以及编程等多种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积木游戏中,儿童可通过声、光或平板电脑实现人机互动,使积木易拼搭、易成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搭建方式,充分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丰富儿童的感官体验。此外,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也将推动幼儿园教育走向智能化。一方面,在显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上,虚拟现实技术将进一步助力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获取直接经验,尤其在科普教育、艺术教育和安全教育领域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区角环境、环创设计等幼儿园隐性课程也将逐步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3.儿童虚拟现实绘本的文化特性日益凸显 绘本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在儿童发展中始终承载着关键的意义和价值,其在科技变革的背景下,亦经历了视听交互感知到沉浸式交互感知的转变。[39]在儿童绘本从传统模式转向数字化的过程中,我国儿童绘本也逐渐被赋予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虚拟现实交互绘本引自国外,富有中华文化元素的交互绘本少之又少。但从图3中可以看出,2019年后“国学绘本”“文化传播”“传统节庆”等成为我国“VR+教育”的新焦点,表明虚拟现实绘本中的文化融入开始受到关注。如VR版《清明上河图》能够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市井的繁华景象,还能通过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妈勒访天边》壮族儿童绘本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纸质图书的基础上,搭建虚拟环境,并在场景中融入少数民族元素装饰,如壮锦衣饰、铜鼓图腾、花山壁画等,同时辅以音乐和动态效果,将传统的壮族民间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儿童,使儿童沉浸式体验、认识并理解少数民族文化。[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型阅读模式,适应数字化时代儿童发展需求,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必然选择。未来儿童虚拟现实绘本的文化特性将日益凸显,如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4.“VR教学法”逐渐兴起 随着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VR教学法”亦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从2019年至2022年间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等关键聚类词可以看出(见图3),未来研究者将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结合,从“如何用”逐步向“如何教”转化。 近年,我国已有研究者开始尝试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教学环境。如Cao和Baki以我国安徽省幼儿为研究对象,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设计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辅相成的VR教学模式,并对师幼互动、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41]结果发现,智能教学环境下,幼儿的独立性、社会交往、语言学习、数学思维、艺术创造力、徽文化认知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表明了VR教学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但当前VR教学法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VR课件需根据课程定制,缺少普适性,开发周期长,成本大[42];另一方面,VR教学所需的原则规范、教师素养、评估方法等尚未明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43]因此,未来研究必然需要探究适合技术手段的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力量,以此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效能,促进“VR+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时间线分析可以看出,在2012~2022年间,儿童临床医疗一直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也将在未来继续深入发展。而在近五年的发展中,“VR+教育”成为前沿研究趋势,伴随着设备实时交互性需求的不断提升,让儿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知识体验和习得已成为当前及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其不仅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也能够为儿童发展、文化传承开辟新的路径和方向。 四、研究启示 基于对2012~2022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促进儿童发展的实践中。为进一步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发展的融合,本文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临床医疗领域的配套设施建设与制度保障体系。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但也伴随着诸多新挑战。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群体,大部分家庭为社会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干预治疗补助尤为迫切。此外,为培智学校提供设备购置补贴,将是推动特殊儿童群体接受虚拟现实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助于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治疗,也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为其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儿童读物的深度融合。在形式上,提升交互性图书设计,加强动画精细度、交互流畅度、内容适切度,在丰富儿童感官体验的同时,帮助儿童理解图书内容。在内容上,建构年龄适宜性知识框架,例如在科普类读物中,可通过虚拟环境以动态、逐层的方式向儿童展示知识内容,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素养教育,体现中国特色,让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喜爱、尊重、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儿童身份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第三,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儿童教育。一方面,虚拟仿真活动区角是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创新途径。幼儿园活动区角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未来可继续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区角活动的结合,促进儿童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科普教育、安全教育、艺术教育等多个课程领域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如让儿童沉浸式观察科学原理、探索科学知识;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交通规则、演练火灾逃生等。灵活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儿童在安全又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获取直接经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第四,注重“教学做合一”。以儿童主体体验为中心,提升虚拟现实设备的实时交互性和反馈机能,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虚拟环境。同时,应开设有关VR教学法的教师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虚拟现实设备使用方法与规范,让教师“能用”且“会教”。“VR+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法和课程设计,而不在于依赖设备。只有综合考量VR设备、VR教学法,以及VR学习者体验,使其相互助益、共同发展,才能最大化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功能,形成灵活高效的智慧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2012~2022年间,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临床治疗及特殊儿童干预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与儿童教育相结合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儿童教育质量的创新途径。“VR+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好地诠释儿童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过,目前“VR+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存诸多局限性,如设备费用高且不便携、易造成视觉疲劳、师资匮乏等,仍需在进一步的实证探索基础上,完善使用规范与配套设施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 [参考文献] [1][43]高媛,刘德建,黄真真,黄荣怀.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习的核心要素及其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77-87+103. [2]Burdea, C., Coiffet, P.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J]. Presence, 2003, 12(6): 663-664. [3]Flores-Gallegos, R., Rodríguez-Leis, P., & Fernández, T. Effects of a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program on visual attention and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learning disa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nteraction, 2022, 32(1): 100394. [4]Dong, X., Liang, H., Ding, X. et al. Enhancing children's cognitive skill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virtual reality-based gamified educational practices[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4, 29(6): 7569-7594 . [5]Patera, M., Draper, S., Naef, M. Exploring magic cottage: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for stimulating children's imaginative writing[J]. Interact. Learn. Environ, 2008, 16(3): 245-263. [6]Harris, K., Reid, D.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reality play on children's motiv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2005, 72(1):21-29. [7]Wang, X., Young, G. W., Plechatá, A., Mc Guckin, C., & Makransky, G.Utilizing virtual reality to assist social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for children from under-represented background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23, 201(C): 1-18. [8][13]刘杰,万勤,舒杭,林青,黄昭鸣.体感交互技术支持的“CLP模式”研究——以“运动障碍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9):66-71. [9][14]付存亮,许达文.基于虚拟现实的自闭症儿童乘公交训练系统[J].计算机仿真,2019,36(06):209-213+231. [10][15]孙瑜.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干预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9. [11]Wang, X., Young, G. W., Plechatá, A., Mc Guckin, C., & Makransky, G.Utilizing virtual reality to assist social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for children from under-represented background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23, 201(C): 1-18. [12]Lorenzo, G., Lledó, A., Pomares, J., Roig, R.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system to enhance emotional skill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98(C): 192-205. [16]Choi, S., Lo, H. A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helping disabled children to acquire skill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4, 8548(II): 244-251. [17]杨雪,雷江华.听障儿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干预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9,41(02):39-44. [18]Eastgate, R., Griffiths, G., Waddingham, P. E., et al. Modifie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for Treatment of Amblyopia[J]. Eye, 2005, 20(3): 370-374. [19]邓向红,刘迪辉,林茹珠,等.注意力缺陷研究的新突破---感知觉学习虚拟现实训练系统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J].中国优生优育,2009,15(1):55-56. [20]Rizzo, A., Buckwalter,G., Bowerly, et al. The Virtual Classroom:A Virtual Environment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Attention Deficits[J]. Cyberpsychology&Behavior, 2000, 3(3): 483-499. [21]Small, C., Stone, R., Pilsbury, J., et al. Virtual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therapy as an adjunct to pain control during burn dressing changes: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5,16(1):329-335. [22]Hoffman, G., Richards, L., Coda, B., et al. Modulation of thermal pain-related brain activity with virtual reality:evidence from f MRI[J].Neuroreport,2004,15(8):1245-1248. [23]Bannink, F., Nimusiima, C., Akellot, D., et al. Use of Virtual Reality Distraction to Reduce Child Pain and Fear during Painful Medical Procedures in Childr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in Uganda: A Feasibility Study[J]. Pain medicine (Malden, Mass.), 2022, 23(4): 642-654. [24]Althumairi, A., Sahwan, M., Alsaleh, S., et al. Virtual Reality: Is It Helping Children Cope with Fear and Pain During Vaccination?[J].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 2021, 14: 2625-2632. [25]熊晓菊,毛靖.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乳牙拔除术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2):47-49. [26]吴玉洁.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儿童感染伤口换药镇痛的实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21. [27]Passig,D., Schwartz, T. Solving conceptual and perceptual analogies with virtual reality among kindergarten children of immigrant families[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14, 116(2): 1-36. [28]Yoo, J., Kim, R. Effects of STEAM activities using VR ·AR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peer interactions of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Korea Open Associ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019, 24(2): 525-560. [29]宋文琦,陶鹏宇,邢瑞泽.基于VR技术的火场求生训练系统开发及应用.中国消防协会[A].202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0:08-112. [30]董芸豆.基于可视化设计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D]. 华中师范大学,2021. [31]Lorusso, L., Travellini, S., Giorgetti, M., et al. Semi-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as a tool to improve cognitive and social abilit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J]. Applied Sciences, 2020, 10(8): 2948. [32]Bakr, A., Sayad, Z.,Thomas, S. Virtual reality as a tool for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kindergarten design process[J].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57(4): 3851-3861. [33]刘雨佳,张钰曌,谢霆伟,陈裕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幼儿园活动单元空间评价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19(12):35-37. [34]马文惠.虚拟交互绘本的视觉叙事与审美体验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22. [35]邢启启,张志强,张娇娇.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交互式国学绘本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9,44(07):253+252. [36]刘芳.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8,7(04):106-108. [37]Soltiyeva, A., Oliveira, W., Madina, A., et al. My lovely granny's farm:an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3,28(12):16887-16907. [38]Li, W.,Yang, Y.,Xiao, A.,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s and neural oscillatorymechanisms of virtual reality scenes based on distraction and mindfulness strategies in human volunteers[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23, 131 (6):1082-1092 . [39]谢雅婷,陈秋伟.数字出版技术场域变迁下儿童绘本的交互性升级探索[J].出版广角,2023,28(06):62-66. [40]李小雨,李静欣,李欠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VR绘本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31(04):41. [41]Cao,Y., Baki, B.Intelligent VR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of kindergartens with emblematic characteristic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 2023, 9(1): 1-15. [42]刘亚杰,施连会,黄林.“VR+教育”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5(23):36-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