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童书出版对谈 | 第四届“童阅中国”活动回顾(三) |
发布日期:2024-09-2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对谈人: 白 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陈 远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刘星保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 田晓玉 山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翁 容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总编辑 伍丽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公司总经理 对谈主持人: 贺 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全国十大阅读人物,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贺 超: 我们这个环节聊聊童书出版。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老师: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童书,那这个“好”应该怎么定义?一个好的童书选题怎么做才能真正成为一本好书?请聊聊您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白 冰: 首先,为孩子挑选好书是我们童书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给孩子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因为读什么书关系到孩子未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那怎么为孩子挑选最好的童书呢?接力出版社有一个理念,就是让中国的孩子和世界同步阅读,让外国孩子也能够感受到中国的精彩。我们要把全世界、包括我们原创的最好的童书都给到孩子。在筛选好书时,我们需要做选题论证,做文本、作家、画家、读者的分析,还有市场分析等等。这些就不讲了,我今天想讲的是掌握两个“性”。 第一个是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就是要看一本童书是否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果没有这些价值,书中的内容平庸化、一般化,故事和细节都与市面上已有的书相似,这样的书大可不出版。因为这样的书即使出版了,也会浪费社会资源,更关键的是并不能提升孩子的阅读效率。 那这些独特的价值怎么判断呢?要看书里有没有独特的形象、故事、语言、细节、画面。比如,汤素兰创作的《笨狼的故事》里的“笨狼”就让人印象深刻,非常受孩子们喜欢,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独特的形象。再比如,《巴巴爸爸》系列绘本里的“巴巴爸爸”、《14只老鼠》系列绘本里的老鼠、《章鱼先生卖雨伞》里的小章鱼等,都有独特的形象。独特的故事可以参考大吴创作的《去找奶奶的那一天》《不要动一只蜗牛》,这两本书中的故事细节都极为独特。 第二个是游戏性。对于孩子来说,童书有意思才能有意义。作为儿童出版人,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来选书,看一本书读起来是不是好玩的,看孩子能不能读得懂、是否会喜欢,看书里面是不是能给孩子更多的精神营养。我们做选题论证不是编辑论证、社长论证,而是幼儿园论证、学校论证。我们会把一些不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书拿到幼儿园去给孩子讲,看孩子的反应,听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在综合他们意见的基础上来决定这些书是否要去出版。 好的童书还需要好的推广营销。这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做好整个图书的产品设计和策划,把细节做得尽善尽美。比如,我们接力出版社出的《第一次发现》胶片书,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的原版是尖角书,但是我们把它改成圆角了,怕扎着孩子,这就是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之后就是要通过多媒体、融媒体进行全渠道、立体化的覆盖和营销,让好书找到好读者,让读者找到好书。
贺 超: 谢谢白总编,您的分享干货满满。我很赞同您讲的“游戏性”。其实我们大人看书也是一样的,如果一本书没意思,我也不愿意看。如果读书本身变得很枯燥(当然我们指的是大众阅读这个范畴),那可能就违背了读书“寓教于乐”的本意。 下一个问题要给到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陈远社长。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这几年一直在深耕两岸儿童文学的交流,那么在这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呢? 陈 远: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文化同源、血脉相亲,推进两岸的出版融合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这二十多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两岸出版融合发展,主要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个是我们系统地引进和输出了反映两岸共同价值观的图书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这十几年来引进的台湾童书有三百多种、五百多册,“台湾童书馆”成为我们一个独特的出版特色。我们出版的台湾作家林良的《小太阳》《我是一只狐狸狗》等书,已经成为童书界的经典产品。我们还引进了台湾科普丛书《亲近自然》,买断了它在大陆的版权,进行了品牌建设和拓展、衍生、开发,建立了包括图书、期刊、文创和研学产品在内的“万物生”的整体品牌体系。 第二个是我们从2019年开始建设海峡特色的选题项目,直接组织台湾的作家、插画家来参与创作。我们推出了《方素珍十二生肖童话》系列、林世仁老师的《宇宙魔法印刷机》等等,这几年在国内也获得了很多奖项,获得了读者的认可。我们从去年开始还专门策划了一个项目叫“海峡记忆”,也是邀请两岸的作家和插画家共同创作反映关于两岸自然和人文历史的共同记忆的作品,来凝聚提升两岸同根同源的共识。 我们这几年还在童书的创作、交流跟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通过组建平台,包括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20周年纪念笔会、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高峰论坛,还有连续八届的海峡儿童阅读论坛跟九届的海峡两岸青少年快乐读书会等,推动了两岸的童书出版工作发展。2016年我们组建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的时候,海飞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题词,叫 “海峡自有渡,童书成巨舟”,这是对我们工作成绩的一个评价。事实也正是这样,童书的出版和交流正在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最有特色、最有成效的板块之一。
贺 超: 谢谢陈社长!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童书“来回跑”,期待两岸儿童的文化文学交流进一步增加。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每家出版社都会在自己所处的地域挖掘独具特色的资源,下面我们就有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刘星保来聊一聊,他们是如何在湖湘文化基础上,推动原创精品童书“走出去”的。
刘星保: 湖南出版业有一个“走向世界”的传统。在1979年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时任湖南省出版局局长胡真就提出,地方出版社要 “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争取更多的图书进入国际市场”。1983年6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口号写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直坚持这个优良传统,这些年正在把一些很好的原创作品真正地推向世界。关于“走出去”,我简单地说三点体会: 第一个就是我们要敢于“迈出去”。因为湖南省地处内陆,我们的原创出版资源与北京等地的一些出版社相比并不算很丰富,所以我们必须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一定要敢于去做,要有意识地去寻求资源。 第二个是要对“走出去”有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激励措施。湖南出版集团每年会对每个图书品种的输出量下发任务,如果超额完成会给若干奖励。我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整个集团中获得的奖励是最多的,输出品种数是排第一的。 第三个就是真正地“走出去”。我们搭建了一些平台,一个是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这几年聚集了很多资源。为了推动中国的原创绘本走向世界,我们正在建设“卓越大师·中国”平台。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揭晓了首届“卓越大师·中国”获奖名单,今后会跟博洛尼亚书展集团合作,面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原创插画师和插画作品。我们最近还在湖南长沙举办了“原创绘本走向世界主题研讨会”,邀请蔡皋老师、朱成梁老师和周翔老师三位原创插画界的“标杆”和很多知名插画师一起探讨原创绘本创作。还有一个是我们要意大利成立一个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意大利分社,今后会在意大利用意大利语出版一些原创童书。所以说我们是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措施,通过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推动我们的名家名作走向世界。
贺 超: 谢谢刘总。前面汤素兰老师在主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故事对于孩子的影响。我想在世界范围内,故事对儿童是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这跟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走出去”的理念也是一致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原创童书在全世界是具有影响和吸引力的,所以我们要把文化自信真正体现在作品中间,让原创作品更好地走出去。 下一个问题要给到山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田晓玉。我们知道山东的主题出版一直做得很好。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这几年在儿童出版领域也持续发力。请田总编聊一聊关于立足山东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出版这张牌的经验。
田晓玉: 感谢主持人。其实经验真的谈不上,因为童书领域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我们现在应该说还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也比较清晰,就是基于自己的资源禀赋,在少儿主题出版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不全面开花,也不分散用力。 谈到这个资源禀赋,大家都知道我们山东是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有红色资源。那么如何利用好和挖掘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来形成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素材,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这是我们山东人民出版社一直以来思考的命题。为此我们首先是制定了儿童和青少年主题出版的精品化战略。 精品化战略的第一个方面是从选题策划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上来做文章。我们精心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能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来和作者进行共创。既要还原故事的真实性,又要以精美的插画、契合儿童视角的文字,把年代久远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近距离地呈现在小读者的面前。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刚才白冰老师说的“有意思”这三个字,感受到轻松温馨的氛围,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可亲近性。 比如说我们红色经典图画书当中有一个沂蒙精神系列。今年入围“童阅中国”年度100的《沂蒙六姐妹》就是其中一本,它是以“沂蒙六姐妹”为原型创作的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还有一本叫《战鸽快飞》,由鲁冰老师创作,是从一只小鸽子的视角来进行切入,用童话般的笔法、唯美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把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展示了出来。 精品化战略的第二个方面做法是邀请名家来进行创作和把关。比如,我们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丽云老师,还有叶兆言、范小青、黄蓓佳等作家来进行文字的创作;还邀请了著名的历史学家张宪文老先生进行文字内容的把关。插图是邀请了沈尧伊、王祖民、朱成梁等画家来创作的。另外,我们每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开本基本上都是根据它的内容来进行量身定做的。所以说,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实际上也让我们图画书的质量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其次,我们依托山东作为教育资源大省的资源禀赋,从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在原创图画书素材的创作和供给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和山东省教育厅学前教育中心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联合举办了两届儿童原创图画书素材创意大赛。第一届是基于山东本土,第二届就已经扩展到了沿黄九省,目前第三届也已经启动。根据我们目前的了解,这种原创图画书素材大赛,我们这个是唯一一个由沿黄九省的教育行政部门来共同参与和举办的。这个比赛受到了广大幼儿园师生、家长和绘本创作者的欢迎,对于推动山东本土和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的发展,我认为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基于这些比赛的参赛作品,我们推出的“图画书里的中国”系列已经有几十种图书了,其中有一种已经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还有三种正在谈版权的输出。这种纸质图画书+人工智能平台+线上资源与服务的三位一体的融合出版项目,我们给它命名为“红色润童心”,也正在建设当中,品牌效应也在慢慢地凸显出来。 相信在未来,基于本土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的原创的主题图画书,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引导新一代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阅读的新风尚。
贺 超: 我们的红色历史、传统文化,真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做成让孩子们喜欢看的书,谢谢山东人民出版社。 接下来有请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翁容。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的青少年儿童出版社,肩负着宣传岭南文化的传承出版工作。请翁总编介绍一下你们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方面的出版经验。
翁 容: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同根同源的文化圈。大湾区的文化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既有对传统岭南文化的传承,又受到这种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文化。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很早就开始在宣传大湾区文化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主要做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是植根于大湾区,重点关注湾区的作者,去策划既有本土文化、又体现多元的湾区文化的一些选题。在儿童文学方面,我们出版过作家黄庆云的全集,还组织了来自香港、澳门、江门、东莞的作家来创作有关大湾区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科普读物方面,我们也在重点跟进与湾区文化相关的科普创作,比如我们的自然观察系列,里面的《我的第一本观鸟日记》和《早安!我的植物邻居》,都是立足湾区的自然环境、常见的动植物而开发出的科普作品。在绘本方面,我们也在推动创作一批反映岭南文化的绘本。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出版合作推进大湾区的出版资源共享。我们每年都会跟香港、澳门的出版机构有一些版权方面的合作,主要是繁体版本图书的出版,其中与岭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比较多,还有绘本、儿童文学方面的合作也做了一些拓展。去年我们跟澳门公所达成了一个战略协议,要进行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营销的出版全流程合作。我们跟澳门公所已经合作出了一本绘本,一本儿童文学《雀仔园的雀仔》,今年12月份还会推出一本以生活在澳门的大熊猫为主角的绘本,献礼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第三个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进行文化交流。比如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南国书香节,在香港和澳门有分会场,我们会在澳门的分会场举办“畅想大湾区”等主题的活动。在我们跟香港、澳门出版机构合作的的图书出版之后,我们会在澳门、珠海、深圳、广州同步去推进与图书相关的儿童剧展演、新书分享会、作者分享会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与更多的机构合作去推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探索一些文化交流的新模式。 其实从作者、作品到出版机构、文化机构,我们新世纪出版社是希望能承担起一个桥梁的作用,从源头开始一步一步地推动大家去紧密合作。除了让大湾区的作者创造大湾区的作品,我们也正在组织一些大湾区以外的作者到大湾区来采风,来做调研。我们希望这些作者能根据大湾区的历史文化、科技等元素去创作更多的反映大湾区生活的作品,把我们大湾区的文化推到全国,甚至推到全世界去。
贺 超: 谢谢翁总编。我很赞同刚才您说的,出版合作不单单只是版权的交互,更是资源的共享,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湾区童书的“新世纪”。 下面我们要把话题交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公司总经理伍丽云。魔法象公司出版了很多优质的引进版图书,并且他们致力于把外国优秀的作者请进来,与中国的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所以我们想请伍总来简单分享一下在引进优质文化资源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伍丽云: “魔法象”是一家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出版单位,我刚刚听各位嘉宾老师的分享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关于引进优质文化资源,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分享。 第一个是引进方向。我们在引进方向上面秉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贯的人文气质,比较注重图书的艺术性、人文性和多元性。在艺术性方面我们可以以引进国际安徒生奖作品为例。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出版了七十多部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及短名单作家的作品,占到我们全部出版图书的10%左右,我觉得这个比例也大致可以体现“魔法象”对艺术性的坚持。多元性的话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所选的题材比较多元,我们引进的不仅有像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图画书比较发达的国家的一些选题,也会关注到像克罗地亚、马来西亚、巴西、印度等地的一些在国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知名度的作家的作品,希望给孩子们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其次我们在选题内容上也是比较多元的,不仅有一些阳光、有趣、儿童性非常强的选题,也有一些关注社会议题、相对来说人文性比较强的选题,比如针对教育问题、环保问题、种族、战争的选题。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个是引进途径。现在我们一般引进图书就是通过常规的版权代理沟通,这方面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拥有三个海外分支。在“魔法象”成立早期,我们的克罗地亚公司、马来西亚分社和东京事业部都在发掘本土优质资源方面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第三个就是优质资源维护。我们重点做了作者的维护,也就是我们的“年度作家”项目。我们每年会从引进图书作者当中挑选一位,邀请他来中国开展为期十天左右的一个活动,就是在各大城市巡讲,通过故事会、演讲、展览等方式与国内的小读者面对面交流。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展了九年,先后邀请了克罗地亚画家安德烈娅·彼得利克·侯芬诺维奇、法国图画书作家克里斯·迪·贾科莫、波兰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等优秀创作者来中国开展系列活动,共举行线下活动六百多场次,媒体曝光有3000条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活动得到了广大的读者、学校,还有一些阅读机构的肯定,孩子们还是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体会到世界优秀图书的魅力,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贺 超: 谢谢六位嘉宾。我们生活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代,出版社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既是内容的拥有方和生产方,也是内容的提供方。在我自己二十多年从事阅读推广的体验中,我能感受到,为儿童出版图书,始终还是要保持一颗敬畏心,要沉下心来去打造好的作品,为孩子们输出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的好作品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