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023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研讨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 |
发布日期:2023-09-22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年9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上海市少年儿童佘山活动营地、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张江国际青少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联合承办的“2023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研讨活动”在上海举办。 此次活动以“数字化时代的校外教育融合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单位、校外教育单位骨干人员,以及相关学校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行业协会和科技企业代表等118家机构,共200余人齐聚上海,通过1个主旨报告,4个研讨专题,16个专题报告丰富学习内容,共商校外教育活动转型升级及创新发展,共探数字化时代校外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苑立新致辞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苑立新在致辞中指出,校外教育与数字化的结合,将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创造数字教育的新形态,这是一项涉及校外教育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系统工程。他表示,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国家级校外教育机构,始终紧跟时代脉搏,致力于推进校外教育转型升级。面对数字时代浪潮,中心将协同广大的校外教育机构,联合广泛的数字化建设社会力量,共研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机制,共建校外教育数字化合作平台,共享校外教育数字资源,共同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向研讨活动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以数字驱动教育教学变革,赋能学生全面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举办本次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研讨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主动与最新技术深度融合,加强资源建设,搭建“大平台”,共筑“共舞台”,展示“新擂台”,通过多种途径激发教师活力,形成校外教育数字化育人新格局!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张庆玲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担负着新时代妇女儿童和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面对数字化转型发展,上海市妇联也将持续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共同推进校外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为发挥京浙沪苏皖地区在全国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活动现场,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安徽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35家校外教育单位发起倡议,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同探索数字化赋能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实践与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科技馆倪闽景馆长在《数字化时代的校外教育融合与创新》中梳理了数字化的历程,明晰校外教育的作用,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数字时代校外教育融合创新的新发展理念。
伏羲智库创始人、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在《数字文明时代青少年素养的思考》主旨报告中提出人类已经进入由数字经济驱动的数字文明时代,青少年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数字发展的主力军,数字素养教育日趋重要。他强调各方应重新审视传统青少年培育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浪潮下青少年培育体系变革。 数字化时代校外教育去向何方?大会邀请了专家学者代表就数字化时代校外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展开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敏,从教师数字素养背景分析与价值定位、内涵演进与标准研制、测评实践与提升建议三大层面为大家作教师数字素养标准解读。她强调未来的教师应是能胜任数字化时代全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技术、艺术、学术三结合的数字化教师。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院长郑德林通过五个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未来学校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教育。他强调未来学校需要想象力和行动力,需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技术,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边界,需要构建开放的教育生态。 数字化如何赋能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11家教育机构和企业代表就目前数字赋能校外教育的探索、融合与创新实践进行了分享。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信息办主任李磊以“制度引领 生态完善”为题,分享了东城区推进教学数字化实践探索。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陆晔从落地案例、顶层设计和未来策略方面分享了可以上海科艺中心从“阵地”变“枢纽”,共建共享校外素质教育新生态的经验。 无锡市少年宫科技部副部长任好总结自身经验,介绍了江苏省无锡市面向高质量学习空间的校外科技活动数字化发展的探索。 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站长、书记姜嵘以丰富案例分享了当校外科技教育“邂逅”数字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平台负责人杨帆分享了在科普影视和科普游戏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通过互动教育的模式,重塑科普体验。 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儿童创新研究所所长王学文介绍了数字技术助力城乡儿童教育拉手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城乡学校双向共治的新思路。 腾讯优图实验室品牌总监、腾讯light项目负责人戚蕴结合丰富案例介绍了腾讯AI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AI与传统教育结合,提供数字化教育技术支持,如何让技术成为解决社会难题的利器,助力教育更多可能性。 喜马拉雅公共事务部总监、教育公益负责人薛霞结合喜马拉雅产品,分享了教育数字化在公共文化和公益领域的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资源创作中心青少产品总监宋丽娅结合青少年科技素养产品体系架构和数字出版的优势分享了数字化出版如何赋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 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凯叔讲故事)总编辑、公共事务副总裁王希光结合“凯叔讲故事”品牌打造,分享了如何创作优质内容,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盛通教育VIPCODE 在线事业部总经理敬静宜以AI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介绍了元宇宙与儿童编程教育的融合实践。 郑日昌心理研究院学习困难诊疗与学习力成长项目运营吕荣超根据案例和自身经验分享儿童注意力测评训练与学习能力提升的融合实践。 杭州晓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翼翀从智慧少年宫总体设计、建设内容和未来探讨层面介绍了青少年宫的智慧化建设实践。 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者AI)AI音乐负责人杨杰通过产品介绍和应用案例分享了音乐创客教育提升儿童音乐素养在AI 2.0时代下的应用实践。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准备了丰富的知识盛宴,搭建了交流平台,还设置了主题多样、意义丰富的实地研修活动。17日与会嘉宾走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地研修中感受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校外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次研讨活动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齐聚各方力量,共寻校外教育数字化建设新路径。未来的实践中,与会各方将携手并进,更新校外教育理念、变革校外教育模式、改进校外教育手段,共同推动校外教育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