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视频点播更多>>
当前位置:
【区级教研】幼小衔接|搭建幼升小的缓坡度阶梯 把幸福送到家
发布日期:2023-07-10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5月26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部、小学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与实验二小-玉桃园分校协同开展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身心准备”中的“喜欢运动”为切入点,通过玉桃园汪老师在幼儿园上的体育课,让大家用心感受“幼儿园在玩中学,小学在学中玩”的差异、衔接,老师们开展了交流讨论、研修,就幼小双向衔接做了一些探讨。

搜狗截图20230710101931.png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专家老师有: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部高雅跃老师,学前部顾春晖、张平老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玉桃园分校刘红红、周孟君,体育组胡老师、汪老师等,实验幼儿园常务副园长罗娟、业务副园长丁晓函、保教主任陈雪等老师参与了本次教研。实验幼儿园幼小衔接科研项目负责人周丹丹老师组织了本次活动。

  近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在“共情润心 双格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组织教师深入解读、学习《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领会其要求、目标及建议,转变教育观念,家、园、校、社协同衔接。

  在中国儿童中心的领导下,在西城区教委、区教育研修学院的指导下,2020年,双方以园长、校长负责,以教科研支持,家园校社共同参与组成幼小衔接协同体的联动机制,组建联合教研组,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园和小学保持独立、保持其教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双向探索,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发力,将入学准备、入学适应的教育要点,融入幼小一日生活,并按计划定期指导、帮助家长解决一些问题。

640 (15).jpg

  上午9:00,儿童中心教学楼会议室里,宾主其乐融融,周丹丹老师代表幼儿园对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三位专家及玉桃园分校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对老师们在幼小双向衔接中的辛苦付出和真诚奉献表示衷心地感谢!周老师还介绍了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的流程。

观摩小学老师在幼儿园的体育课

前期准备:

  在前期的联合教研中,幼小衔接协同体的老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幼儿对口令不太理解,站队不整齐,在运动习惯、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上,孩子们还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等,幼、小双方老师通过教研认为:在排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小儿歌;活动内容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趣味性小体验活动等,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实践,老师们通过交流学习、反思,调整活动过程、组织形式的适宜性。

  在热身环节,玉桃园分校的汪老师与幼儿一起跟随动感音乐,有节奏地做头、肩、腰、髋、膝和踝关节等部位及全身运动的热身后,孩子们试练手指拨球、原地运球。

640 (16).jpg

640 (17).jpg

  课程中,增设了夺旗比赛、绕障碍跑接力还球等游戏,使孩子们在有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技巧,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

640 (18).jpg

倾听幼儿的想法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通过儿童语言,用表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兴趣点。老师们通过对话,倾听幼儿的想法,共情孩子们在此过程的感受。

童言童语:

徐思恬:原来小学的体育课这么有意思,我最喜欢的是二人抢标记的活动。

诗琦:我最喜欢今天送球的环节,可以和别的小朋友拍手。以前都是直接送球,今天可以玩着送球。

周辰易:我喜欢送球的环节,我觉得特别好玩,有点比赛的感觉

640 (19).jpg

联合教研

  周老师用PPT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近3年来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及工作着力点。据介绍,双方老师通过深入沟通、实地参观、活动分享活动后,发现幼儿园和小学在环境创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作息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课程之间缺乏坡度。经过联合研讨,老师们决定联合教研分两步走:第一步:聚焦幼儿园如何做好入学准备。第二步:聚焦小学如何做好入学适应。

  在入学准备方面,幼儿园积极开展准小学生体验日。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园增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在新环境、群体活动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入学适应方面,以儿童为本,建构健康体格课程,通过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的方式,幼儿园以幼儿兴趣发展为出发点,适当提高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不同需求的幼儿提供发展空间;小学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也注重游戏化、趣味性,双方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调整,努力实现幼小衔接的双向奔赴。


640 (20).jpg

  汪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这节体育课跟小学的课程的不同设计,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兴趣,教学内容里增加了一些游戏。小学体育课上,有一些队列练习,有稍息、立正的动作要求,但我发现这跟幼儿园课程不一样。上课时,我问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篮球应该怎么拍?他们用手掌心去拍打(正确动作是用手指去拍,掌心不触球)。在小学上课时,我会先跟同学讲一下正确做法,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基础。汪老师建议幼儿园在日常体能活动中,加入哨声或者口令练习时,孩子应该跟老师是互动回应的,这样就可以把孩子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调动起来。

640 (22).jpg

640 (21).jpg

教师评议

640 (24).jpg
640 (23).jpg
专家点评

高雅跃(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小学部专家):

  儿童中心环境优美,幼儿园设施配备齐全,老师带着孩子做着丰富的活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多么幸福啊!

  今天,实验二小玉桃园分校汪老师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上了一节生动的体育课,我看见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有抑制不住的喜悦,这可能就是孩子的最大收获。汪老师示范的动作准确,口令精准,课堂组织很好。

  学习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包括倾听、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立德树人,在体育中,我们也要注重德育渗透,让孩子学会正确地看待输赢。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刚接触到竞争,我们要通过设计让竞争变得有意思、有意义。通过对话,我发现孩子关注的点不一定都是输赢,他们更喜欢肢体接触。老师们引导孩子输了握握手,或者来个小拥抱,就很好地淡化了输了要受罚的感觉;如果赢了,这一小组的孩子可以摆个自己喜欢的姿势,老师一拍照,就有了童趣,孩子又获得了鼓励。

  如果我们朝着孩子和家长们的关注点,去潜心研究一些有效策略,可能幼小衔接就能更加顺畅。我们要发挥自己个性的优势,朝着共性的目标去努力。

640 (25).jpg

顾春晖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学前部专家):

  汪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去关注孩子的感受,非常好。孩子们的很多表现有时候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也有些跟我们的预期不太一样。在评价孩子的能力或技能、习惯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他(她)关注什么、感受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教师以儿童立场去观察、发现、理解孩子,这也是我们自我反思、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有温度、用爱心、以儿童的视角,去悉心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幼小衔接要从政策理念、幼小课程、联合教研、家园校社共育四个方面综合发力。

640 (26).jpg

张平(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学前部专家):

  幼小衔接把小学和幼儿园老师聚在一起,非常有意义。本次汪老师教学活动,各环节衔接很好,器械运用巧妙、充分,很好,建议幼儿园老师们下去也有一些思考,在幼小衔接中,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口令指令的明确等方面,怎么让孩子们去学会听标准口令信号,如何理解标准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标准动作等。建议幼儿园以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等作为课程资源,去建构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议小学校设置一个入学适应期,设计出以游戏、探究、体验为活动方式的实验课程,来搭建缓坡度过渡阶梯。


640 (27).jpg

  本次活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实验二小玉桃园分校和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结成研学共同体,通过实践观摩、老师评议、专家点评等,从研修上为实现了幼小衔接探索实践 。我们相信,在市、区教委的统筹协调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研修人员的队伍将不断发展壮大,从今天的二三家联合教研到今后的北京市学区成片联合研修,共同搭建起幼小衔接的交流平台,实现幼小互通互融,共发展的美好画卷,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