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力量
——如何面对儿童的“第一逆反期” |
发布日期:2022-04-12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早期儿童发展部积极支持家庭育儿,鉴于目前很多家长对“第一逆反期”的特点和表现不甚了解,对此期间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变化手足无措的情况,3月25日早期儿童发展部亲子主管王慧老师在线上为亲子及托育约170名家长开设了家长工作坊“自我的力量--如何面对儿童的第一逆反期”。 自我的萌芽-什么是第一逆反期 工作坊开始,王慧老师与家长在简单的互动及案例中,了解到目前幼儿的典型表现,并引出第一逆反期的特点和表现:第一逆反期出现在2岁--3岁。根据个体情况会提前或者延后。这一时期的幼儿自我意识正处于萌芽时期,学会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他们的事。 之后,王老师又就第一逆反期的常见表现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常见表现中,王老师分别在“语言与行为”及“情绪”方面与家长们深入剖析处在第一叛逆期幼儿的种种表现,并从成人与儿童大脑发育水平的不同中找到原因。 保护自我,成就自我--如何应对 家长也纷纷留言,描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期待王老师就此阶段儿童的种种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的策略。在对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上,王老师也给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答疑与解惑 工作坊进行到最后,王慧老师还就家长们目前遇到的各种困惑进行了解答。如家庭养育中“睡眠”“刷牙”的问题;如处理同伴关系“抢玩具”“打人”的问题;如二胎家庭“抢”妈妈问题,等等......家长们意犹未尽,表示收获很大,直到工作坊结束,班级群仍在交流讨论...... 幼儿逆反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更全面的了解这一时期的“反常现象”,掌握更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都有独特的特点,更因为我们要在逆反期期间用共情、正面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意识的形成,进而为他们以后形成积极向上、勇敢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未来早期儿童发展部还会根据儿童的常见行为及家长需求开展工作坊,继续为广大家长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与支持。
以下为问答时间: 1.孩子睡眠作息不好怎么办? 答:孩子吃饭、睡觉、运动是一体的。我们要注意:1、孩子白天运动量要够,尽量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2~3小时。2、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好的睡眠环境,如果大人睡得晚,就会导致孩子睡得也晚。3、晚饭吃的不要太晚。 2.孩子总被抢玩具怎么办? 答:爸爸妈妈可以在家情景模拟。1如果有人抢了你的玩具,被抢人大声的说“不能抢”。2.如果有人抢了你的玩具,被抢人挡住玩具说“这是我的玩具”。3.再出去玩的时候,可以多拿几个玩具,对方想抢玩具的时候,给对方更多选择。 3.孩子用东西扔别的小朋友怎么办? 答:1.分析孩子此行为是不是因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于行动发展,只能用行为来表达。给孩子提供更多语言的支持,如“我想和你玩”“我们一起玩吧”等简单易学的语言。 2.会不会是第一次用东西扔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干预? 4.孩子不让家长给刷牙? 答: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刷牙,或者陪她一起刷牙。不用担心孩子刷不干净,让孩子自选选择喜欢的牙刷颜色。自己刷牙后给与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 5.二胎家庭,弟弟不让妈妈陪哥哥怎么办? 答:妈妈陪哥哥时也要让弟弟感受到情感的链接,如果哥哥弟弟不在一个空间,陪哥哥时可以给弟弟打视频电话,或者回来时给弟弟带小礼物等,让弟弟感受到妈妈是有爱着他的。 6.孩子喜欢骂人怎么办? 答:了解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间、原因,不要强化此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很多行为是出于模仿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遇到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多理解孩子情绪,教会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识别、表达情绪。 7.孩子睡觉不踏实怎么办? 答:白天多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8.孩子晚上睡觉总会从爸爸妈妈房间跑到阿姨房间? 答:爸爸妈妈要多陪孩子,与孩子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结。 9.孩子在家里活跃,在外面不互动打招呼怎么办? 答:其实这种现象对于低龄儿童很正常,大人可以先打招呼做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