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双新会”重磅剧透!(三)涵养家国情怀,彰显跨学科特点,以美“育”儿童未来
发布日期:2022-11-22 浏览次数: 字体:[ ]

“美育探索:融通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分论坛,艺术教育入手,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校外兴趣小组活动为儿童打造融通式学习场域,创设融适式学习样态,帮助儿童认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和生命之美

一、整合美育资源加强各学科深度融合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侯君波教授《艺术新课标下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在新时代的美育要求下大家一起探讨“新课标”下跨学科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跨学科学习课程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二、借助绘本语言,让儿童更好地与世界建立联系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的徐颖老师“拟在书中游”:<在此山中>原创绘本之“游、赏、感”》向广大少年儿童播撒文化自信的火种,真正让中国的孩子在原创图书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原创绘本《在此山中》,构架了一个具有空间感的视觉体验,透出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气质,给予儿童高品质的视觉体验和想象力空间。

三、挖掘和运用各学科丰富资源,体现中华美育精神


武马艺术馆一彻万融:马文化综合性艺术创意课程创意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表达,从文史书法雕塑绘画,从舞蹈马术音乐影像,三大领域九大板块力图实现上马习武,下马修文,全面发展,让儿童在实践中体会人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塑造对更为广阔的世界的态度。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特色美育课程体系


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舞蹈艺术中心负责人孔令华老师大国少年·儿童古诗词舞蹈课程设计》是中国儿童中心以“学科融合”的方式,将中华经典诗歌与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探索和建设。旨在引导少年儿童通过古诗词舞蹈的学习,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诗、乐、舞所蕴含的音美、意美、境美、形美、思美(“五美”),潜移默化中提升儿童的艺术感知力、艺术表现力,树立文化自信、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境界、传承民族精神的思想意识。

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本地实际,凸显特色地域文化


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美术教师,少年画院副院长,美术学科带头人,陈燕君老师岭南酒文化“酒韵美”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在新课标背景下,借助本土美育资源,将具有500多年历史的佛山本土酒文化进行开发、实践和探索将美育植根于岭南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六、搭建综合性学习平台,创建沉浸式学习氛围


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校外美术教研组长、西城区少年宫美术教研组组长何源老师我和我的中轴路——项目式学习在校外美育特色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项目式学习活动从学生身边出发,让学生去设计规划家、校附近的“文化街区”,学生尝试在规划图中把对生活的体验、向往在设计作品中表达出来。该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

总结

本论坛的6个案例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机构,这反映不同背景的主体通过艺术自身丰富的形式和融合性的优势,以美育带动全育,五育融合,为每个儿童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以美“育”儿童未来。

欲知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22年12月9日专题论坛“美育探索:融通视角下的艺术教育”。我们云端相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