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20)选读(二十三) |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2019年中国基础教育状况分析报告(三) 高书国 石 特*
三、深化改革:教育改革深度推进 (一)学前教育从快速成长到规范发展 办好学前教育、达成幼有所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的教育长期实施“分阶段发展”策略,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主要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为重点,几乎未提及“学前教育”。在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历程。首先,一系列涉及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学前教育法》初稿的起草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战略短板和制度短板逐步补齐。特别是2018年11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等发展目标。其次,学前教育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多主体办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入园率持续提升等也将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快速补齐。此外,学前教育的人、财资源不断增加,学前教育教师总数量从2009年的94.64万人增至2019年的491.57万人,增长了4.19倍。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比2009年的244亿元增长14.05倍。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基金168.5亿元,用于奖补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教育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全国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7.96%,达到了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高峰,如2019年资助学前教育幼儿 914.41万人次,资助金额为116.26亿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使用,并要求对其办园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教育部提出,2019年12月底前对需要补建、改建、新建的配套幼儿园完成相关建设规划。学前教育的资源短板不断填充,“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2019年,学前教育发展持续提速,在加大普惠力度的同时,逐渐向优质、规范转型。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教育部推动各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治理方式,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的原则,切实整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等。比如,山东严抓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幼儿园“抢跑”;建立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信息检测系统,对进展较慢的地区加强指导监督等,以从底部薄弱园出发提高学前教育整体质量。2019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分东中西部三组,实地调研了解各地治理成效,挖掘典型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督促,并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推广等活动。2019年,教育部成功举办了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全社会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观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涯和终身发展做好适应性准备。同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30个优秀游戏案例、组织举办了全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研讨会等,使幼教工作者对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引领各地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保教。幼儿教师质量与学前教育质量息息相关,2019年,北京、江苏、河南等19个省(区、市)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全国各地通过公开招考、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等路径,发展壮大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开展了18个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幼教师资培养更加规范科学。目前,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水平的占82%,职后培训如幼儿教师国培项目工作方案凸显专业特色,同时开始研究制定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补偿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指南。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办园行动和教师行为的规范指导,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转型和质量提升。
*高书国,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石特,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学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