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里故事多!|共育三好 中华文化我传承!
发布日期:2021-09-22 浏览次数: 字体:[ ]

折桂令·中秋

[ 元 ]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月光似水,望月怀远,思绪萦怀;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清光下,团聚的笑脸、愁思的双眸、醉人的幸福交织心怀。圆圆的月饼,深蕴生活的香甜,中秋夜,华夏大地,思情更浓,秋色满眼。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的老师和孩子们以各种形式开展庆中秋活动,孩子们学民俗、识月相,认知中秋,了解习俗、做月饼等,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中秋活动视频欣赏:

https://v.qq.com/x/page/h3277a16ogq.html

大三班

   大三班通过吟月古诗、跳古诗舞;讲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普及地月星球系统科普知识等形式,让孩子们耳闻目染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让我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幼小脑海里烙下深刻的记忆。

潼潼妈妈和潼潼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

阳阳妈妈给孩子们讲关于月亮的唐诗、唱诵月亮歌曲,并带小朋友一起讨论。

月亮姑娘做衣裳

 故事会:《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潼潼妈妈讲的故事,孩子们很专注地听,兴趣很浓。

地月科普大家学

石头爸爸:

小朋友们,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  地月系中,有一颗地球的天然卫星, 它就是月亮,月亮每天都在围着地球转,它绕地球一圈大概需要一个月。

 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地球和月亮一起围着太阳转。

月球上白天温度最高有100多度,夜里最低有零下200多度。

月球上有空气么? 

幼儿:没有!

月球上有水么?

幼儿:没有!

月亮离我们是不是很远? 是的!月亮距离地球有38万多千米。

月亮上有动植物么?

幼儿:没有!

有没有人到过月球呀? 有!从1969年开始已经有几十位科学家、宇航员去过月球了!

想去月亮怎么去呀?

幼儿:坐火箭、坐宇宙飞船去!

月球有多大岁数了? 有46亿岁了

月亮发光么?不发光,它反射太阳的光芒!太阳自己发光发热,叫恒星。地球是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八大行星围着太阳转!

幼儿: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做月饼体验

背景:由于疫情防控,在户外用面粉做食材不卫生,为了安全,孩子用橡皮泥制作月饼,阳阳爸爸妈妈通过在家带着孩子先试做了一遍后发现黏土太粘了,用太空沙当面粉,这样手感好、不粘了。

活动时,阳阳妈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做月饼需要月饼馅、月饼皮及制作月饼模具。制作“月饼”:首先拿一小块儿纸黏土当馅儿,用手揉成球,馅儿外层裹一层太空沙,就不粘手,其次,再拿比馅儿大一些纸黏土当“月饼”皮,用手揉圆裹上太空沙再摁成扁圆形,把馅儿放在皮上,再用皮包裹住馅儿,揉圆放在模具里,(模具花纹孩子可自己选择)再使劲儿摁压模具,“好看的月饼”就大功告成啰啦!孩子们专注做了好多,他们说要送给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吃。

IMG_1019_副本.jpg

大一班

AD7I4166_副本.jpg

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等,中秋节时会有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猜灯谜、玩兔爷儿、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制作兔灯,在活动中,孩子们在剪纸、穿绳、系绳扣时,不仅锻炼了他们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体验。

中一班

小朋友,你也想去月亮上么?看,中一班开展了讲解月相、中秋习俗等活动,使孩子们详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在传统中秋节中通过绘画、节日庆典、赏灯、猜灯谜等,使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元素交融厚重的趣味性、艺术性。     

中秋作品欣赏

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营造节日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加了对中秋节的认知,增进了与老师、长辈之间的感情,感受、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耳濡目染中,激发了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坚定文化自信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在月亮的柔和、月夜静谧中,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了幸福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团圆、爱家、爱国影响孩子的一生。

常规启蒙三

AD7I4218_副本.jpg

AD7I4220_副本.jpg

AD7I4227_副本.jpg

大三班

小朋友要知道: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习俗

中华地大物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各地过中秋的方式不同,存在地域和习俗的差异,让孩子了解各地过中秋的方式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有一个历史故事呢。

明代起,就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经是圆形,而且只是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个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别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地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老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虽然中秋节吃月饼在明代成了风俗, 但这一习俗最早的起源据传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

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明月)”,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后来,随着不同时期人们口味的变化,月饼的形态、馅料也不断变化,可以说,现在的月饼一定是最漂亮、选择性最多的。不过,现在我们吃月饼,除了享受美食本身外,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就像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武林旧事》中的一段文字则更具体地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礴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千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只有涛声依旧。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海外众多的炎黄子孙。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还有 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作“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 “玉兔儿爷”

相传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 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 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

我国劳动人民还以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 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 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