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回顾】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
发布日期:2021-04-15 浏览次数: 字体:[ ]

孩子拒绝家长建议,怎么办?

孩子在家做作业关门反锁,不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孩子老在学校打人,怎么办?

孩子主动性不强,怎么办?

孩子专注力不够强,怎么办?




最近我们做的一项关于亲子沟通的调研,收到很多家长的反馈,有孩子的行为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孩子需要培养和训练某些能力,也有可能是关系出了问题,是沟通出了问题。那么,从亲子沟通的角度,我们如何来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破解亲子沟通的




上周六,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工作者成长之家第七期工作坊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军燕老师为大家带来1个实用的亲子沟通工具,并通过7日亲子沟通行动营,帮助大家练习7个亲子沟通的技巧


 课堂回顾

 请扫二维码 




怎样衡量和孩子的亲子沟通状况





案例:



小a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发现他最近上课总是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错误百出,老师批评他就发脾气,他也没有朋友,经常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传问卷传试卷,结果前面的男生传到他的时候,给他开玩笑扔到地上了,他就把人打了一顿,于是老师就联系了家长。

假如您是他的家长,

正好收到了老师的电话,

您会怎么做呢?

当压力出现,

您自动化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呢?

指责、讨好、打岔、还是超理智呢? 





每个人在压力状态下面对孩子,都可能会有这些自动化的应对方式,有时候我们忽略了自己,有时候忽略了孩子,有时候不考虑当时的情境。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自动化沟通方式,就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能在沟通中做到,既考虑到自己,也照顾到对方,还考虑到当时的情境,这就是一致性沟通,是有效的沟通。




亲子沟通工具

——冰山浮现 希望无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行为只是冰山上面很小的一部分。当家长看到孩子上课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老粗心,顶撞老师,和同学打架这些行为的时候,就去指责孩子,讨好孩子,或者用超理智和孩子讲道理,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就会停止,对孩子的行为改变没有帮助。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看到行为,还要看到冰山下面的这些行为背后的部分。




如何利用冰山工具进行亲子沟通

和孩子进行一致性沟通


1 稳定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如果家长有情绪,或者家长和孩子都有情绪,要如何沟通?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在冰山稳定和谐。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感到幸福,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的好。如果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对这个世界充满怨言,你眼里的孩子也是不好的。



2 看到孩子的冰山:照顾孩子的情绪和需要


1)耐心倾听,别急着说话



现在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就想发火,这个时候你就要忍住。你如果指责孩子,你们的沟通就失败了。你可以忍住不说话,最起码你保持在一个中性的状态。

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倾听,可以通过倾听四部曲来听。


a我观察到(听到/看到/留意到)……

b听感受:你觉得失望、沮丧……

c听需要:你希望/你很看重……

d听期待:现在你想要怎么做?现在你想……



不用担心自己不知道感受,可以和孩子一起猜,也不用每次都做四步,视情况而定就可以啦!


下面是一些参考的倾听问话,记得多问问话,少讲道理——


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什么感觉?难过?

因为你想要……

你打算怎么做呢?

还有什么方法?

每一种方法的后果?

你现在决定怎么做?

你希望我提供什么帮助?



2)接纳情绪,承认和允许情绪


有的家长是不允许孩子生气发火,不允许孩子有情绪的,但是有情绪是孩子身体的自然反应,情绪没有对错。比如这本书太枯燥了,家长就否定他说不枯燥,你看多有意思,这就是不接纳情绪。家长说你好像不喜欢这本书,就是接纳情绪。


3)共情,理解并表达孩子的情绪


共情就是你看到并表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比如,快考试了,孩子害怕考不好。你就说快考试了,你挺担心的,是吗?孩子就会觉得你理解他。


4)深度共情,表达孩子的需要和渴望


深度共情是直接去表达孩子的需要。比如,你跟孩子说,你快考试了,有些担心是吗?你担心考不好,你希望自己考好,那样你可能觉得自己学的特别有能力,是不是?孩子就会觉得是你就表达了孩子有能力被认可成就感的渴望,这就叫深度共情。


3 重视情境:建立联结,同频共振

建立连接,就是和孩子建立关系。如果孩子心情好,那么,家长有情绪,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愿意听,这就叫建立连接,双方在一个情绪频道上沟通。

在和孩子建立关系的时候,要坚持三个原则,四个做法。



原则一

无联结,不教育。没有建立关系,就不要做教育的事。


原则二

无邀请,不建议。孩子没有邀请,你就不要建议。


原则三

支持孩子,并不意味着否定他人。


做法一: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

只有带着这些态度,相信孩子已经尽其所能,才有可能和孩子建立关系。


做法二:注重沟通的身体语言。

说出来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你的身体姿势是什么?


做法三:联结孩子的渴望/需要。

尽管孩子在行为上会犯错,但是内心的渴望永远是正向的。孩子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有想去满足渴望的动力,这就是孩子行为的驱动力。


做法四:描述观察而非评判。

观察是把能用照相机和录音机录下来拍下来的,说给孩子听。“你总是不听我说话”,这是评判;“你一周大概有2、3次听我说话时候,眼睛没有在看我”,这是观察。当我们用评判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就可能把内心的大门给堵上了,就不愿理我们了。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改变永远有可能发生,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仍在发生!”



分享是成长的开始

行动产生能力

7天亲子沟通行动营打卡计划正在进行中

每天1个亲子沟通小技巧

每天1个学习音频

快去打卡练习吧




打卡二维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