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教》2021年第五期正式发行
发布日期:2021-12-19 浏览次数: 字体:[ ]



《中华家教》(CN11-3056/G4)创刊于1992年,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办的家庭教育学术期刊;本刊以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与学术建设为主旨,聚焦问题、追究原理、揭示规律;解读政策、创新实践、推广成果。2021年第五期《中华家教》于10月25日正式发行。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共创共建友好环境促进亿万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国务院发布实施新一周期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栏目:本刊视点

主持人:张立,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一级巡视员

摘要:立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妇女儿童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国务院于2021年9月8日以国发〔2021〕16号文正式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两纲”),规划了未来十年中国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相应的策略措施。从1992年至2021年,国务院持续制定、发布实施了4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三位一体,积极回应不同时期妇女儿童发展需求,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从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制度机制建设推进、工作部署任务落实等方面着力,科学规划,明确提出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主要目标,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同步实施,有效提升了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水平。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家庭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坚持政策推动、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都将家庭教育、政策推动和环境优化作为主要内容提出目标任务。近期发布实施的“新两纲”,不仅分别新增了“妇女与家庭建设”领域和“儿童与家庭”领域,提出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环境政策优化的目标任务,而且在“妇女与环境”和“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环境”中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政策和环境优化改善的制度机制建设进行全面布局,为新时期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储备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

《中华家教》2021年第五期特邀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及复旦大学专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两纲”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遵循儿童优先原则,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别以《优先、尊重、友好、支持:同创共建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和《妇女儿童发展两纲要的新变化与新时代家庭教育》为题,对“新两纲”特别是儿童纲要有关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以及优化儿童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进行阐释,对目标任务进行研究分析和深入解读,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和友好环境创建提出专家见解,对读者读懂“新两纲”,特别是读懂有关儿童权利保护和发展的内容提供了专家参考。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更加宽广。“新两纲”的发布实施,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规划了新目标、创设了新策略,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纲领,为中国儿童全面发展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

栏目:家庭教育政策与思想

作者:毕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牛楠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李浩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家庭教育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重要转型期。解决家庭教育模式落后和家庭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两大问题,是促进家庭教育变革的突破口。本文基于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概述与问题分析,提出了发展家庭教育事业的主要措施与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政策建议。

 

试论家庭教育的“中国特色”

栏目:家庭教育理论探索

作者:郭继承,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家庭教育不是抽象悬空的社会活动,而是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探索和建构中国家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做好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放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做好中国的家庭教育,既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又要从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大海中汲取营养,涵养孩子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深深扎根祖国、热爱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开阔胸襟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国家重大事件中亲子关系状况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研究

作者:高书国,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徐碧荣,北京市大兴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黄云霞,家长学习网执行主编

邵泽飞,家长学习网编辑

摘要: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情感交织、知识增长和共同成长的过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家长和孩子不得不每天都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共同面对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关系变化、矛盾处理相较平时更加典型。报告主要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不同收入的家庭在亲子关系和对家庭教育服务需求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在国家重大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对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培育真兴趣:钱玄同的家庭教育经验

栏目:传统文化与儿童教养

作者:李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丁道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摘要: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文字音韵学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却为他日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埋下了伏笔。钱玄同为人父以后,极其注重孩子真兴趣的培育。正因为如此,他的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和坚定。钱玄同的家庭教育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儿童图画书亲子阅读文字注视的教育分析

栏目:传统文化与儿童教养

作者:何义虎,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任教师

李昭璇,重庆市渝北幼儿园教师

魏勇刚(通讯作者),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摘要: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儿童共读图画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对儿童图画书亲子阅读眼动追踪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儿童个体特征、图画书特征、阅读者特征是影响儿童图画书亲子阅读文字注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父母应当遵循儿童个体的眼动追踪规律、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精心设计电子图画书、采取文字提及行为策略、重视亲子阅读的作用的教育措施,从而促进儿童文字意识的发展。

 

乡村家校(园)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

——基于部分乡镇家校(园)社的成功实践

栏目:家庭教育指导与家校社共育

作者:刘胡权,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摘要:家校(园)社协同育人是对“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广泛共识和协调行动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机制。纵观乡村的家校(园)社协同育人,存在理念尚未建立、形式单一、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乡村及学校做了诸多因地制宜、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实践,其中不乏创新之举值得学习借鉴。面向2035年教育现代化,建议加快推进家校(园)社协同育人的法治化、系统化、科学化进程。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脱域”现状的反思

栏目:家庭教育指导与家校社共育

作者:李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鲁长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出现指导方式远程化、指导内容抽象化、指导者专家化的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基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这些现象呈现出“脱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桎梏的打破”“象征标志的出现”“专家体系的诞生”。然而,审视这些现象,发现存在指导效果不佳、指导针对性不足以及指导者不接地气等问题,需要用“再嵌入”的方式解决。本文从“体、用、神、形、道、术”理论入手,围绕加强政府职能,提出了提供针对性指导服务、将教师引入指导者队伍、加强家校合作三大方面的实践建议。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庭学习活动组织

栏目:家庭教育笔谈

主持人:刘磊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

摘要:家庭是生活的场所,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与学习任务。当前,如何组织子女的学习活动成为让很

多家长困惑甚至迷茫的问题:疯狂“报班”或“请家教”、整个家庭生活只围绕子女学习转、自己变成专业教师在家庭辅导孩子各学科学习……这些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家庭组织的学习活动。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到“协同育人共同体”,这说明我国将进一步突出家庭的教育与学习作用,并提倡家庭、学校和社会发挥协同作用。

为了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学校教育并不能成为教育的全部,让更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华家教》编辑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联合策划推出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创新”行动系列主题研讨。本期内容从“双减”政策出发,从不同角度研讨时下家庭中的学习活动,包含的4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当代家庭学习活动组织的理解、价值、不足和新的法律定位。

理解家庭中的子女学习活动要从理解家庭开始。家庭的内涵与特质决定着子女学习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余清臣的文章认为家庭中的学习活动不同于其他机构和场所中的学习活动,受到家庭基本功能、构成结构和资源条件状况的总体限制。他探讨了当代家庭学习活动要根本依存于家庭的生活功能,要特别关注人生与生活事物学习,要以保重家人亲情关系为底线。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将“家庭活动”转化为“家庭学习活动”是个难题。蒋广宇和高洁的文章提出家长们要充分挖掘“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实践时,除了“经验”学习,更要发挥“反思”在家庭活动中的学习价值。

置身于眼下的“学校化世界”中,从入学到毕业,从教法到学法,从课程到文凭,等等,关涉个人成长发展目标的各方面实践,几乎都受到量化价值的支配。相应地,无法按测评标准赋予价值的学习活动遭到忽视甚至挤压。刘磊明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辨析,认为找回家庭在学习资源选择和价值判断标准等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当国家权力选择以法律形式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意味着同时设定了家庭教育权的国家义务。刘昕鹏的文章认为,家庭学习活动权内涵主要围绕以家庭作为主要场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其对应的国家义务应当体现为对家庭学习活动的尊重、给付和保护。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孩子们的课后时光和周末时间重新回归,但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也成为了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本组文章从不同侧面为落实中的“双减”政策提供了有限思考,旨在聚焦家庭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得更好,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关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

 

 

“双减”新政落地协同共谋发展

——《中华家教》“润家笔谈”抢先看

 

栏目:热点研讨速递

作者:《中华家教》编辑部

摘要:“润家笔谈”为《中华家教》编辑部发起的系列主题学术研讨活动,旨在以笔谈的形式汇集家庭教育专家力量,促进家庭教育交流,引领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2021年9月18日,《中华家教》“润家笔谈”之“‘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研讨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家教中心如期召开。本次笔谈会聚了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和声望的四位重磅学者,围绕“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从多维的视角带来了“‘双减’改革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与重构”“幸福人生需要什么样的童年”“多方共育,博物赋能”“知识教育的震荡与家庭教育的稳定”四场精彩的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勇认为,“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他呼吁家庭教育应回归家庭本位,坚持育儿第一,要高度重视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研究员从对童年的讨论出发,认为有关爱、有自由、有梦想、有道德、有自理能力的童年才是幸福的童年,现代家庭教育需要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正是给予家长们一个如何建立幸福童年和人生的反思期。

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欢谈道,当下教育工作者在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上都要更注重孩子的参与和选择的权利。“双减”政策打开了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需要家校社之间形成共识、共谋、共为、共享的“四共”格局,多方共育,才能为孩子赋能。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从保护家庭的视角,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亲情属性和利他属性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我们要维护家庭情感的神圣与美好,尊重不同家庭的特性和选择权,加强对家庭的指导、引导与研究,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保障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本次笔谈从政策出发,站在“热点”与“难点”的视角去剖析家庭教育,研讨了如何在当前的教育政策背景下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多方协同育人,并共同谋划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些真知灼见与智慧谋略无疑会给“双减”新政下在家庭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注入一针“强心剂”,吃上一颗“定心丸”。

本期“润家笔谈”的更多精彩内容将在《中华家教》杂志中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