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分餐食尚,分享健康不分爱 |
发布日期:2021-01-3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中国传统的用餐习惯是一家人围桌合餐,同吃一盘菜、同喝一盆汤,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情感,是人民群众对家庭团圆、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认同和体现,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并不改变一家人围桌合餐、家庭团圆的初衷,也不影响一家人的情感交流,而且还成为预防疾病传播、关爱他人、对健康负责的表现,体现了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生活价值观,凸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多了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我们会理解并接受,久而久之,全社会就会形成文明健康就餐新风尚。 为什么要推广分餐制 使用公勺公筷? 分餐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就餐者的餐盘或碗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将公用的筷子和勺子放在菜盘上,方便就餐者夹菜,但不可以用来进食,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他就餐者。提倡集体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公勺公筷,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减少食物浪费。 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是最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习惯,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终身践行。 在家庭中如何实施分餐制 使用公勺公筷? 合理备饭: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年龄阶段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 固定餐具:家庭成员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 践行分餐: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来盛、夹食物,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家长示范: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使用公勺公筷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最好每道菜配备一把公筷或公勺。 02 公筷公勺最好与其他筷子勺子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 03 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04 按需适量取食,吃剩的饭菜不得放回。 05 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应使用公勺公筷。 文字图片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