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活动】端午传情 “粽”享欢乐---端午节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19-06-08 浏览次数: 字体:[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清晨,人们常常在房门上插一束艾叶,给孩子们系上吉祥的五彩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个香甜的粽子,再配上绿汪汪的艾叶煮蛋,端午的庆典正式拉开大幕。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中国文化,2019年6月7日,150余组家庭相聚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端午传情,“粽”享欢乐!

 

粽叶飘香端午到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如今市面上有了很多味道五花八门的粽子,但是最好吃的还是记忆里家人包的粽子!看,小朋友们和家长在场馆里一起动手,亲手包了美味粽子!



趣味接力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如今人们依然热爱赛龙舟的活动,看,小朋友和家长们在场馆里“赛龙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相互配合完成接力!



皮影戏里话端午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民间手艺人用巧手与智慧工作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端午到来的时候有哪些好玩有趣的风俗习惯?小朋友们跟随活动老师在皮影戏中寻找答案,一起聊关于端午的事,丰富了体验与认知!



端午祈福绘彩蛋

彩蛋象征混沌未开,端午节画彩蛋,原意是祝福屈原托生在太平盛世富贵人家。孩子们在活动现场画彩蛋,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体验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吟诗唱曲忆端午

吟诗的过程也是品诗的过程,吟诗就是对诵诗的深化——要“诵”出诗的情性,诗的内涵,即品出其情其感。活动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吟诵诗篇,感受名家诗篇的魅力,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巧手创编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为小孩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传到后世五彩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五彩绳!



仲夏登高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和现代的清洁消毒方式不同,古时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用最古老原始的方式来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小朋友们勇敢攀登到高处挂上“艾草”,体验一把古时候的清洁方法!



《大闹天宫》4D电影

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小朋友们在4D体验厅观看《大闹天宫》,感受爸爸妈妈的童年乐趣!

本次端午传情 “粽”享欢乐端午节主题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不仅仅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更体现了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文化传承。儿童探索馆通过开展有趣新颖同时具有教育意义的亲子活动,旨在增进场馆与访客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新风尚与传统习俗碰撞融合形成的新时代气息,传递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文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