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体验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实务工作坊纪实(三)
发布日期:2018-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

第三天

三天的时间,可以做什么?我想,应该足够可以在一片沃土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一沐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另一人手持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装置,在嘈杂的室外环境中,用声音引导蒙眼伙伴前行。在《辨声随行》的游戏中,伙伴们最大的感受是当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耳朵,去辨别跟随那个声音时,头脑放空了,心里也很平静,周围其他的声音似乎都不存在了。而这个感受告诉了我们“倾听”的真谛:放空,用全身心的去听。

“耳听为虚”并不是等于是假的,虚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这时候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要听到的不是对方发出的声音本身,而是它背后的藏着的“心声”。

大家面对眼前盛满水的铜钵,一个伙伴用手里的麂皮木棒贴着它的外壁环绕转圈,从一开始的毫无反应,到后来有声音传出,再到后来有水纹呈现,直到水随声起舞,伙伴们在惊叹之余皆欲一试而后快。

当声音的力量以如此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每个人动手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又各不相同时,伙伴们不约而同的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古语有云:“有诸内必形于诸外”。铜钵中的水呈现的状态其实是每个人内在的反映,包括水的变化过程也是人内在状态变化过程的反映。很多时候,人们太关注外界的目光或者太关注自己的内在,要么会失去自我,要么会自以为是。

这个游戏的体验其实是一个调频的过程,当两者之间能够同频共振的时候,自然会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要想达到这种“动态的平衡”,找到自己的身心立足点是关键。

《象形铭心》,是一个关于记名字的游戏。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名字想一系列的动作,动作要能尽量形象的传递名字的含义;每个人在说出名字的同时做出动作,其他人随后一同模仿三遍。有不少伙伴在反馈中说:“这种方法确实很有效,我真的记住了。”

为什么呢?通常记名字是脑袋的事即脑力劳动。但是名字并不仅是几个字的表面含义那么简单,它的背后还藏着言外之意,比如寓意与期望等等。这就如同人们说话一样,字面意义往往只是表面,弦外之音才是关键。这些关键的信息隐藏在肢体动作、声调语气、面目表情之中,这个游戏带着我们通过观察、感受、行动结合的方式,锐化感官,学习捕捉藏在语言背后的关键信息,看起来是记名字的游戏,其实里面暗含着如何运用语言觉去洞察对方真实意图的方法。

语的意思的说很多人在一起说或者一个人说了很多,往往会导致表达重点不清晰,如语焉不详、语无伦次。言的意思是直抒心意,真实意图的直接表达,比如直言不讳、言之有物等等。在社交过程中,“语”是远多于“言”的。因此,能不能在诸多信息中把握到关键就非常重要了。 

这个游戏想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规则很简单:在不能说话的前提下,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让对方猜出自己要表达的含义,通常答案要么是某种实物,要么是某种状态。

古人云:“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游戏的注解。在游戏中,“猜谜”的伙伴会不自觉的去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放空自己的头脑,尝试全身心的去感受,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再去头脑中搜索匹配。伙伴们的共同感受是:“不能先入为主,用心去体会比用头脑去猜要更重要。”

人情、物情用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语言是表达者传递其思想的工具之一,而思想则是自我的呈现。

“自虑为思,念他作想”,在这个游戏中,比如要表达“裙子”,表达者首先要先自己充分理解什么是裙子,这是“自虑”;接下来要琢磨如何才能让对方明白,这是“念他”。当这两点都做到时,对方猜中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猜的人所经历的过程恰恰相反,先要把自我放在一边,尽力去“念他”,去感受;然后再“自虑”,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去匹配。

在这个游戏中,参与的伙伴们不论是演的还是猜的,都在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突破,并不轻易放弃,展现了一种灵活、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思想状态,正如约翰.坦普顿说的那样“思想就像降落伞,只有在打开的时候才起作用。”

从用一只手在空中画五角星,到运用自己的身体描绘五角星,再到五个人依次行动用行走的路线连接成五角星,最后做到五个人同时行动,过程中没有交流,穿插时也没有犹豫,在所有人的身体始终都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情况下,共同游走于五角之上直到每个人都回到最初的位置。

就像有小伙伴分享的那样:“始终跟随自己前面的伙伴,全然的相信。”这是一个每个人的自我不断相遇又分离的过程。如果想要完成这个体验,参与的每个人都要做到保持自我的清醒独立即确立界限,同时也要与他人保持连接即建立关系。

吾,造字原意为正式的会面并长久的交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做到长久的交谈呢?伙伴们的答案是“心意相同”的时候,最理想的状态是“神交”。语言和思想都是为了完成自我表达的工具,所以它们并不是自我本身,所以古人才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当参与者全心投入在《星图行走》的体验当中时,会体会到自我在集体中是如何越来越清晰的呈现,而每一个“吾”又是如何实现同频共振,摆脱语言与思想的束缚实现“神交”的。

每天的艺术体验如约而至,丹妮老师似乎总是带给我们惊喜,怎么也没想到她把我们从甲骨文带到了山水画里。

当看见中国的文房四宝整齐的摆在工作坊的大桌上时,心里有些熟悉的开心,是要写大字上书法课了吗?

丹妮老师从最基础的如何“开笔”开始,到让我们基本简单的重新认识了笔、墨、纸、砚。老师先让我们徒手用自己的感觉画十根横线,十根竖线,五个圈。大家发挥了各种创意的组合,有整齐的格子,有专业漂亮的线条构成,还有奥运五环。

然而...老师说并不是要大家画画,只是体验用中国毛笔画直线、曲线和第一天用硬笔画有什么不同。

随后,为了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运笔”和“气达笔尖”,一沐老师带领大家起立,一起运气、站桩,感受“气”在我们身体中的流动,运气的同时,用手臂画太极回转图。“习武”后,老师再让大家站立运气,重新画直线和圈。

大家通过对比图来感受一下我们前后的巨大变化吧!

原来,这就是可以看见的“气”?

体验完“气”,丹妮老师在白板上写了许多陌生又熟悉的符号。

这些有趣的图案你都认识吗?现场基本上大家都认出来了,它们就是我们中国文字的初始。从远古时期,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图案组成图像,表达一个情景或者故事。所以今天,我们要用这些老师提供的基础图案或符号,组成一幅表达“闲适”作品,并需要有三分之一留白。有趣的新体验开始了,大家都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来看看我们“从甲骨文到山水画”的画展吧!

未完待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