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
发布日期:2018-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有些孩子太脆弱,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有的孩子喜欢比赛和竞争,但只能接受在竞争中获胜,不能接受失败;有的孩子只想赢,就怕输,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孩子放弃、受挫、无助的时候,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玩得好好的,突然就乱发脾气,把玩具也丢了,还歇斯底里地大叫。不用看就知道,她又没做好,受挫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的做法几乎是一样的,为了让孩子继续坚持下去,一般就是两种态度:一种是鼓励“你再试一试,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宝宝你很棒的。”另一种是批评“这么点儿小事儿,你至于哭吗?你这么脆弱,还是不是男子汉了?” 其实,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家长背后的语言都是,遇到挫折就大哭大闹,发脾气是不对的,我得尽快制止孩子的哭声,把孩子从这种情绪状态中拉出来。但是家长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恰恰破坏了孩子体验挫折的过程。孩子虽然被迫从挫折状态走出来了,但是孩子会变得更加害怕挫折。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孩子遇到挫折,哭闹、生气,要放弃,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遇到困难选择放弃和逃离,是符合孩子的天性,很正常。既然正常就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情绪。 第二,允许孩子把负面情绪发泄完,家长可以安静的等待孩子哭声停止,不要着急。这个过程,家长接纳的态度非常重要。通过这一步,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和疏导,不会因为受挫而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为提升抗挫折能力准备了力量。
感同身受让孩子获得支持 当孩子遇到挫折,情绪处于糟糕状态的时候,他会对自我产生否定,很无助。这个时候来自于父母的支持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开始使劲浑身解数来帮助孩子,比如很多家长鼓励孩子:“这没什么,这么点儿小事儿。”“你再好好想一想,你再试一试。”“你看妈妈,你看妈妈都不怕。”这些话并不能给孩子真正的支持,因为家长并没有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家长需要学习感同身受的能力。 第一,妈妈知道你心情很糟糕,每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心情糟糕。让孩子知道,他并不特殊,并不孤单。很多人都有他这样的情况,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孩子将问题极端化,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最糟糕的时刻,不是遇到挫折,而是别人都可以,只是我不行,只有我自己有这样的挫折。遇到挫折,再把问题极端化,孩子受挫的打击就会很大。 第二,可以分享你自己的真实的糟糕经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容易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觉得这是在鼓励和帮助孩子,实际上就把你和孩子之间拉开了距离。孩子心中,父母都很伟大,我伟大的妈妈也有这么糟糕的时候,这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 通过这样两种方式,孩子就获得了来自于父母的而支持,这种支持会让孩子获得力量,会把孩子从糟糕状态中解救出来。
坚定不动摇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坚持 安慰一个受挫的孩子真的很难,很多妈妈觉得通过接纳和共情,孩子好不容易不哭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都想顺着着孩子,就希望孩子千万别再哭了,这小心翼翼的心态真的很糟糕。如果我们就此结束,孩子只是面对了挫折,但是并没有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面对挫折的坚持性,因此抵抗挫折能力也没有提升。所以,很多孩子遇到困难哭闹放弃,在家长的前两步带领下,也只是学会了遇到困难不哭闹,直接放弃而已。所以这个时候,是考验家长的时候了,家长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孩子学钢琴,开始学得很起劲儿,但是后来就想放弃,每次学习练琴,都要哭闹,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接受孩子的情绪,也可以理解孩子的状态。但是坚持不动摇的态度必须传达给孩子。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弹琴遇到了困难,妈妈知道你心情很糟糕,但是弹琴一定要坚持,这是不能动摇的。”家长的坚持可能会导致孩子再一次情绪糟糕,哭闹起来,对此,家长可以重复前面讲过的两个步骤,但是语气温和,态度坚定。重复几次下来,孩子会坚持。
给孩子挑战任务,让孩子获得信心 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不仅靠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更重要的是靠孩子本身能力的提升,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之前遇到的挫折,都变成了小问题了,孩子自然就提升了抗挫折能力。 我们家长在给孩子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容易出现两个极端: 第一,任务难度太大,孩子总是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任务,孩子就是容易受挫,时间长了,他会变得无助,更加害怕困难,“习得性无助”说的就是这个事情,长期的受挫,会导致个体出现无助,乃至绝望的情绪,遇到困难不解决,只被动接受或者逃避。 第二,任务难度太低,孩子能快很好的完成,就会导致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一旦遇到难度大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承受不了挫折。 所以适时必要的挑战任务会给孩子更多的信心,适时挑战任务就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到的任务,孩子努力一下,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特别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家长可以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和孩子接受这个任务的情绪状态来判断什么是适宜的挑战任务,适宜的挑战任务是孩子愿意接受,容易投入的工作。
给孩子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要传达给孩子一种信念:做事遇到困难并不可怕,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很多人抗挫折能力差,本质上并不是能力出了问题,而是认知出了问题,认为一个事件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和办法,而这个方案和办法做不到,达不成的时候,就是绝望无助的。 通过和孩子玩游戏,我们可以让孩子逐步树立起这一信念:请你说出3种圆形的物品;请你说出5个不去的理由;请你说出这个东西的10种用途。这样的游戏和练习,会让孩子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开放,不会陷入死胡同。这条路走不通,我就试试另外一条路。总之,我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解决。孩子有更多的方法去面对困难和问题,他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来源:《中华家教》2018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