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现场报道一】第五届“双新”研讨活动盛大开幕 |
发布日期:2018-10-06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新理念 新模式”研讨活动(简称全国校外教育“双新会”)于9月26日在江苏无锡盛大开幕。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刘阳、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李忠明、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处处长贺连辉、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苏洪涛、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张玉勋、江苏省教育协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戴锦高、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严键媛、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唐加俊等领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第五届“双新”研讨活动开幕式现场 领导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张东燕 领导致辞: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处处长 贺连辉 领导致辞: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严键媛 领导致辞:中国儿童中心主任 苑立新 全国校外师资培训平台介绍:中国儿童中心师资培训部部长 高云 此次活动为中国儿童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无锡市少年宫共同举办。旨在促进校外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领校外教育工作者融汇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课题,以明确新时期育人目标和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持续创新校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广泛深入交流全国校外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经验,共同研讨如何促进校外教育资源生态的共建和共享。 发挥校外教育重要作用 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 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新理念 新模式”研讨活动,简称全国校外教育“双新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于2010年启动,每两年一届。研讨活动主要面向校外教育领导、管理层和一线教师,以专家报告、专题论坛、全国优秀案例展示、专项参与式培训等形式,探讨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新趋势和政策走向,提倡以更加开放融通的办学理念,分享在兴趣活动课程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模式,突出校外教育“活动育人 实践育人”的优势,发挥生活世界和体验探究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价值,发挥校外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双新会”已经面向全国开展了五届,活动品质得到了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欢迎。平台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等政府和权威机构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参会人数已达到近500人,参会机构达到近100家,成为国家级校外教育业务研究交流的稳定平台和品牌活动。
第五届“双新会”:融合与共享 开放视野下的校外教育课程生态建设 以“融合与共享 开放视野下的校外教育课程生态建设”为主题的第五届“双新会”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呈现了新时期校外教育工作者的更大的格局观、教育观和新的历史观。研讨活动针对新时期公立机构校外教育、私立校外教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以前沿的观点、生动的案例进一步推进了校外教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和融通协作。被参会者称为校外教育研讨活动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将聚焦两个关注,即关注鲜明校外特色的活动课程建设,关注大教育观下教育新生态建设。实现三个目的,即研讨校外教育新价值新路径;交流校外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共建校外教育新格局新生态。促进四个突破,即突破体制归属边界,突破校内外教育边界,突破学科内涵边界,突破学习时空边界。 会议还将涵盖四大板块,主旨报告全面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方向,形成大教育观和新格局观,为研究校外教育的新价值、新坐标和新路径提供依据。国际经验重点介绍教育发达国家芬兰和日本的教育体系与改革经验,了解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开阔校外教育工作视野,为校外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全国案例开放展示全国各领域近两年来教育创新的成果案例,打破体制归属边界、校内外教育边界、学科内容边界和学习时空边界,倡导新理念,为共建儿童教育新生态搭建了平台。专题论坛聚焦前沿热点问题开设了儿童阅读、教育戏剧、博物馆与研学、科技教育四个专题论坛,分享了国内外权威专家、一线工作者的理论成果与实操经验,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会议阵容强大,汇集了英国、芬兰、日本和我国42位特邀嘉宾及优秀教师。1个主旨报告,4个主题论坛,10个前沿专题报告,25个全国优秀案例。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及教学行家为与会者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思想的冲击和实践的启发。 在“政策与定位·主旨报告”板块中,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教授,从新时期的国家战略高度、广阔的教育视野、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关键问题出发,分析了《转变教育发展范式》,提升了校外教育工作者的格局观和教育观。 在“视野与方向·国际经验” 板块中,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Outi Wallin博士,针对中国教师对芬兰教育现状和探索的相关问题需求,为大家系统介绍了《芬兰教育生态和课程形态、学习方式的持续变革》。 日本创价大学长岛明纯和董芳胜教授,分别针对我们目前所关心的研学活动和音乐教育改革系统介绍了《日本特别活动课程的源起和发展——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三天活动中,还将有多位国内外教育专家继续为校外教育发展发声。 更多研讨活动精彩盛况请继续关注【“双新”现场】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