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心绪寄明月 |
发布日期:2018-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翩然而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在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赋予团圆的深意。其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是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北京今年的中秋节,皓月当空清辉遍洒,月光似水,秋风儿含笑盈盈轻探芸窗。在深沉如蓝宝石的夜幕下,在祥和的节日氛围里,大江南北,千家万户,或在亲人的欢笑里斟琼浆玉液、金樽对月;或望月思远,起舞弄清影;或寄情于诗和远方。 在孩子们的纯真世界里,中秋佳节是一抹五彩的霞光,是在老师、爸妈的深爱里扇动着想象羽翼的浩渺。孩子们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笑声,在风帘翠幕、鸟飞林间的中国儿童中心的院子里,犹如著名油画家吴冠中笔下的一幅幅油画,氤氲弥漫在老师、父母的眼前。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的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贺中秋佳节,让我们带着您走近中四班、大四班和中华文化小学员们吧! 我们的中秋主题画展 请您先看看小朋友们的中秋主题画展吧!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拉着手看画展去啰! 我把心绪寄明月——《中秋太空探月》《我和妈妈去月球上送月饼》《烟花中的月光》等孩子们的画中温馨和赋予充分地想象——后羿射日、探月、全世界的人们和谐共处、让星月的世界不孤单寂寞、玉兔嫦娥月宫舞,博爱、和平、向往美好在孩子们画中都有呈现。 中华文化小学员其其(化名)小朋友的画——《烟花中的月光》吸引了老师和小朋友们好奇的目光。 “在这幅画里,我画的是在载满月饼的大车上,妈妈和我在吃月饼时,妈妈想起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我呢?想将所有的月饼送给天上更多的星星,让它们不再孤独。”智智(化名)捧着自己的画——《我和妈妈登月球送月饼》自豪地向老师和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画里所涵之意,眼睛里泛着亮光。 看,我们写的象形字。 中华文化小学员们祝您:中秋节快乐! 开开心心做月饼啦! 中四班的小朋友要学做月饼了!家长助教活动开始啦!闲闲(化名)小朋友的爸爸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节日里的习俗。 大四班的家长助教也开始啦!为什么会月圆月缺?怎么做月饼?兰兰(化名)的爸爸揭秘了,小朋友们听得入了迷。 面团圆圆,月饼甜甜。 闲闲(化名)妈妈耐心地教小朋友们做月饼的皮。 有一个小朋友等不及了,他偷偷地尝了一口。被妈妈发现了,她立即对小朋友们说,没做熟的面团不能吃。妈妈说,今天做月饼的面是蒸熟了的,做好了就可以吃啰。 家长、小朋友们都忙个不停。 呀,这做月饼的面好粘呀! 我和妈妈做的月饼,好看么?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通过“中秋主题创意画展”和家长助教开展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使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传统文化的情怀;让孩子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文化,培养了孩子互相关爱、热爱自然的良好社会情感,促进孩子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亲密了亲子关系、家园关系。在做月饼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双手小肌肉群的灵活、协调。积极引导孩子们过传统节日,对于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请学校、家庭、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使孩子们多多接受爱祖国、爱家乡、爱中华文化、学习民族英雄的教育和熏陶,因中华文化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民族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