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慧父母成长课堂(一):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发布日期:2017-03-01 浏览次数: 字体:[ ]
  • 从家庭到社会——孩子的成长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终将不满足于小小家庭而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从家庭走向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2017年2月18日,家庭教育部“智慧父母成长课堂”请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江兰老师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 从自我走向他者——孩子世界的转变

    江老师认为,孩子的天性是自我为中心、追求快乐的,而社会生活要求他们约束自己遵守规则,并具有同情心、乐于合作等亲社会品质。因此孩子社会化过程需要从自我走向他者,例如:

    (1)满足自己,但不伤害他人

    (2)亲社会情怀

    (3)遵守社会规则,道德感

  • 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受到年龄、个性、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家长的有效引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发展、适应环境:

(1)榜样力量:家长言传身教,避免双重标准;

(2)良好亲子关系:提升对规则的认同感,促进价值观内化;

(3)用积极教养方式培养道德感:多关爱、多引导、适度惩罚(非体罚)

       道德感:知道对错+有责任感、同情心、羞耻感+亲社会行为

  • 家长提问与解答

(1)提问:3岁女孩过于友好,别人拿走玩具也没反应。

 建议:1.请关注孩子真实感受;2.提供简练直接的建议。

(2)提问:男孩子胆小,不敢与别人正面争抢玩具。

 建议:1.孩子胆小与否是长期适应结果,不是一时反应;2.思考他在某种场合胆小的原因;3.观察孩子在不同场合的反应,适时鼓励他大胆作为。

(3)提问:孩子融入群体过程中,受到个别小朋友排挤。

 建议:1.通过玩偶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降低孩子焦虑,并锻炼其多种社会交往技能与方法;2.告诉孩子,无论他多好,总会有人不喜欢他,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自责。

(4)提问:7岁女孩上一年级,比同学年纪大,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高,如果做不好就挫败感很高。

 建议:1.与挫败感相关联的是“自尊”,比较复杂;2.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否学习好,与自己的努力相关,而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些就应该什么都做好。

  • 反思:作为家长,我们自身“与人为善”有几分

    家长是孩子天然的模仿对象,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家长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与行为,无时无刻都在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为了促进孩子社会化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家长需要避免双重标准。在教育孩子之前,请先考虑自己对待社会生活的方式,从自身做起,再影响孩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