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家园共育心理支持教研组” 在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成立并开展活动 |
发布日期:2017-12-0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在西城区教委、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专家的帮助支持下,在中国儿童中心《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导下,2017年11月,“西城区家园共育心理支持教研组”在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正式成立了。该教研组由西城区北京六幼、中直机关幼儿园等7所不同幼儿园的16名教师组成,西城区兼职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丁晓函老师任主持人,旨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维护儿童的权利的基础上,理解儿童的需求,加深对儿童的观察和心理行为解读,发挥心理学优势,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形成科学育儿理念和方式方法,提升家庭幸福度,促进社会和谐。 2017年11月28日下午,“家园共育心理教研组”在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开展了首次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陈立、教研员梁燕京参加了此次会议。陈立指出,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区幼儿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区级兼职教研员协助区学前教研室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是区教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同时,也能助力兼职教研员的个人成长 为幼儿园培养人才。“家园共育心理教研组”是北京市西城区首次成立的以家园共育为定位并与研究幼儿心理融合的教研组。陈立表示,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家长对于学前教育也更加关注,幼儿园一定要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期望用更加专业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陈立介绍,多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在“共清润心 双格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教育戏剧和沙盘游戏等特色课程为载体,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大量、长期的工作。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的沙盘游戏开展的十分有特色,对儿童健康人格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影响越来越大,实践经验也丰富而有目共睹,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地关注。因此,学前教研室受区学前教育科的委托,成立了“家园共育心理教研组”,希望通过这一载体帮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为孩子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将在沙盘游戏的“玩”中受益、进步,会以全新的视角,了解我们是如何借助沙盘材料发现孩子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情绪变化等,有助于增进师幼、家园关系,更有助于大家在教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研员梁燕京 本次活动以体验参与式的工作坊形式开展。活动通过简单自我介绍、绘制自己的名牌及介绍、交流分享的过程,让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心理学的独特魅力。主持人通过深度解读个案所含内容的象征意义,帮助老师们自我探索和自我觉知,再实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并感知到制作艺术小品所表达的形式与心理投射的关系。 丁晓函老师在活动中介绍了沙盘游戏及创作绘制名牌背后的重要心理学依据,再结合家长工作,重点谈及了“共情”的重要性。为了让老师们形象生动地理解“共情”的含义及重要性,主持人借助播放《急诊科医生》《琅琊榜》中的精彩片段,向老师们展示了“共情”运用的有效性。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同,将“共情”应用于家园沟通中,必将给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带来积极有意义的推动作用。 老师们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名牌 在分享此次活动时,展览路幼儿园张老师谈到本次活动帮她感知到了自己在与家长沟通工作中的不足,体会到自我觉察的重要性。石油幼儿园郝老师说,本次教研活动设计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原本感觉心理学概念离自己特别远,但是本次活动既有游戏参与,又有视频和音乐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感受心理学概念,生动、形式活泼多样,她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最后,丁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教研组的活动计划安排,就今后工作坊的开展形式和时间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