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 |
发布日期:2014-04-17 来源:中国妇女报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
《中国妇女报》2014年4月10日B1版以《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专题介绍中心教育活动部以活动育人的方式,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项目。使孩子们通过参与媒介的社会实践活动,确立科学的媒介观念,掌握基本的媒介运用技能,认清并抵制不良媒介的影响,文明上网。 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来自北京地坛小学等多所小学的小朋友们,在北京的中国儿童中心科学宫展示了各自制作的、名为“我的镜头会说话”的PPT。这些作品以“节俭拍拍秀”为主题,全部是孩子们用相机拍摄的家庭生活中的不节俭之处和各自的节俭小窍门,诸如节电、节水以及使用文具物品等。生动的图像展示与孩子们的现场讲解,表达了他们对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的向往。 据了解,本活动为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项目之“儿童媒介之旅”小记者实践大课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镜头也是一种语言,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教会孩子使用镜头语言记录事实、表达自我;学会分镜头脚本创作,如拍新闻、讲故事等,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少年儿童认识媒体、运用媒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儿童需要媒介素养教育 信息时代,媒介充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信息面前,孩子已经和我们越来越拥有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考,甚至我们的认知习惯都因媒介对生活的渗透而悄悄地改变着。信息时代的新素质——媒介素养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此作出如下定义:它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目前,国内大部分儿童的媒介素养仍然处于缺失状态,使得他们在课余耗费过多的时间关注娱乐媒介和在线虚拟网络游戏,减少了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沟通能力减弱;过度依赖视频、图像信息,阅读兴趣降低,思考能力和创新、质疑能力减退;面对海量信息,儿童缺乏信息辨别、处理、分析能力,而且容易受暴力和色情信息危害,心理和生理健康受到影响。 基于此,给儿童补上这一课就显得很有必要。 据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项目负责人介绍,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他们开展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涵盖几方面:传授基本的媒介知识,培养儿童辨析媒介内容真伪的能力;训练儿童参与和运用媒介的基本技能;让儿童认识明了媒介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回避。
在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 小记者实践大课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你知道声音的奥秘吗?”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之一,小记者和家长一起做了一个名为“叫醒你的耳朵,一起来一场奇妙的声音之旅”的游戏。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们先通过动画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开口说话的?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开心和悲伤?大人和小孩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孩子们发现声音的意义与魅力,在愉快的氛围里探索声音背后的奥秘,并尝试创作自己的有声作品。 10岁的郭沛宇,参加小记者实践大课堂活动已经有一年多了,是公认的是活动中摄影技术最好的孩子之一。说起自己的感受,他表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记者漫游图文城”活动,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老师通过讲解,使我们了解了新闻及新闻的特点、体裁,了解新闻与作文的不同、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及新闻的写作方法;学习新闻摄影的基本技巧和如何寻找采访线索等等。” 课堂上,老师安排新闻作品赏析环节,小记者们比较各自的作品,踊跃发言,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就连班上年龄最小、平时在大哥哥大姐姐面前很腼腆的小弟弟吕生和,也两次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在现场创作和老师点评环节,小记者们也非常投入。在随后的实地演练阶段: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选题及采访提纲;在室内进行模拟采访;围绕中国儿童中心园内的“XX活动”,亲临现场参与采访。同学们还有机会采访一些媒介工作者,在观察、采访真正的媒介人过程中学会做合格的小记者,体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乐趣,增强团队意识。
融入亲子内涵 据了解,项目组还将这一活动与家庭教育与亲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小记者实践大课堂公益活动之人物摄影篇——“你的形象我来拍”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孩子参与,他们中有的是一直参加“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小组活动的老同学,也有第一次前来参加活动的新同学。课堂上,从老摄影家协会受邀而来的王帅老师,用自己拍摄的精美图片给孩子们讲解了人像摄影用光与构图的要领、人物形象与景物位置的关系处理等内容。 课后,王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入阳光灿烂的中国儿童中心园内,上了一堂实践课。从北京房山赶来的白如芳小朋友,第一次参与小记者实践大课堂活动,年仅9岁的她,亭亭玉立、形象秀美,因此第一个被选出来为大家做模特;小记者们也为来这里游玩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拍摄。而和小记者们一样具有热情的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这些家长或对孩子的取景、构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毛遂自荐当模特,现身说法。 活动尾声,每位孩子根据老师的提议,开始为全程陪送自己参加活动的妈妈拍照片,感谢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害羞的边雨晗,给妈妈拍完了还不放心,拿着相机和妈妈一起检查自己拍的影像。 据“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项目负责人介绍,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龄,设计了多系列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涉及了多个主题,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媒介活动,将儿童引入到有趣的媒介世界。 在“体验高科技媒介数码产品”活动中,家长们也热衷于参加小记者们的实践活动,和儿童中心的老师一起来到佳能公司驻京办事处。在那里,佳能公司的摄影师向孩子们传授了摄影技巧,还为小朋友讲解了打印机的工作原理。随后,孩子们在“影像乐天地体验馆”动手拍摄、亲手打印出照片,还自己做了相框,完成了一幅幅摄影作品,家长们则在其中甘愿做帮手。 据北京市妇联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报告中,2~4岁儿童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会上网,19岁以下会上网的孩子的比例达到了93%。因此,项目组负责人也表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父母每天使用电脑工作,比如写文件、写报表、做幻灯片,孩子通常也不会片面地认识网络,把网络当成游戏机,而是对网络的潜力有所认识,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家长也能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和正向的引导,尤其在使用网络方面。我们也在尝试设计更多的亲子活动,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儿童的媒介素养,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本报记者 陈若葵)
媒体链接: 中国妇女报(2014年4月10日B1版): 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4-04/10/001436.html
(汪耀天编辑) |
(信息来源:中国妇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