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丑小鸭》教学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3-05-22 浏览次数:122 字体:[ ]

教育戏剧《丑小鸭》教学活动纪实

    本学期,学前启蒙班教育戏剧的教学内容是《丑小鸭》,教师们尊重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兴趣特点,与孩子们共同选定的这个活动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围绕《丑小鸭》教师们设计了影碟观赏、鸭妈妈孵宝宝、我当爸爸(妈妈)、小鸭过河、遭遇讥讽、小鸭和朋友、我是小鸭等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音像视频欣赏了《丑小鸭》这个经典故事,他们的内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他们同情丑小鸭找不到同类、同伴,他们为丑小鸭受到同伴的讥讽而悲悯,他们用心体验做妈妈(爸爸)的感觉,他们为丑小鸭涉水而鼓劲……他们和丑小鸭同喜同忧,他们借由丑小鸭的境遇抒发自己的情感,建立健康的人格。强烈的故事张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自我学习的欲望,孩子们用肢体、表情、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丑小鸭的心情,也呈现出他们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丑小鸭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丑小鸭》活动片断纪实:

【片断一:小小调查员】

在“妈妈我爱你!”这个活动课程呈现延伸这一环节时,教师请幼儿做一个小调查,请他们调查一下“在妈妈生你的时候,爸爸在哪里?在做什么?”

下面是其中一个班(32人参加)的调查情况记录:

1、爸爸在外地出差没赶回来:2人。

2、爸爸进了产房,看着妈妈把我生出来:18人。

3、爸爸在医院等着,医生不让进,爸爸给妈妈喂饭:12人。

反思:参与活动的32名幼儿都很重视这次调查,他们全部带回了反馈信息,家长也做了积极的配合,有的家长还详细地对孩子讲述了怀孕、生育全过程的感受。通过调查,多数的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孕育新生命的辛苦,他们隐约地感到长大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关心妈妈,像妈妈一样热爱生命。这样的生命教育感受可能在目前“隐形”性较强,但将来一定会显现出硕果。孩子们也初步体验了一回小小调查员的感觉。

 

片断二:带蛋行动记录

 

    通过鸭妈妈不听旁人的劝说,坚持孵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蛋这个情节,结合“三八”妇女节教育,组织幼儿“带蛋游戏”,让幼儿感受、模拟妈妈十月怀胎的情景。

    下面是一个实验班的“带蛋活动”记录:

8:00  带蛋来园,每位小朋友当天随身带着这枚鸡蛋,象征妈妈带着孕宝宝,幼儿的责任是保护好这个“宝宝”,不使它受到“伤害”。

9:10  李思渝小朋友的蛋碎了,木呆呆地看着老师。

 老师:“思渝,你那么伤心,它是怎么碎的呀?”

     李思渝:“下课时,我和六班的王灏昆相撞时,我的鸡蛋碎了,心情很难过。要是我会魔术就会把它还原,可那是做不到的。明天我再带一个蛋,这次我要小心的保护它,不让小朋友撞到它。

全班小朋友都看我的蛋(所以撞碎了),我快气疯了。”

     10:10 赵天恺:“我不小心摔到桌子上了,我的鸡蛋碎了,我心里很难过。明天再带一个鸡蛋。”

     10:20 熬源:“我不小心磕到桌子角了,心里很难过。我当时很担心我妈妈生我的时候疼。明天再拿一个鸡蛋,争取不破,什么都不碰,跑步时不摔跤。”

……

带蛋人数:35

    12:00 鸡蛋碎了的:10

    14:30鸡蛋完整的:9人,蛋碎了的26

    17:00鸡蛋完整的:2人,蛋碎了的33

 

反思:要求一个5-6岁的幼儿一整天地保护好一只鸡蛋(有的还是生的)而不碎,其实真的是很有难度的。要知道,这些孩子正处在喜欢嬉戏、极其好动的年龄段里,要想使自己的鸡蛋一整天完好无损,得需要相当的责任心和相当的谨慎小心才行。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幼儿被保护的过多,而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强,结果和教师预想的相差甚远。教师在叮嘱幼儿带一只熟鸡蛋(如果幼儿喜欢也可以带生鸡蛋)时,只是要求他们要特别小心,而具体怎么去保护这只鸡蛋并没有提出更详细具体的要求,为的是给孩子们自己一个“千方百计保护鸡蛋”的自主空间和可能,也许是由于孩子们对熟鸡蛋的过于“信任”,造成了最终保护成功的反而太少了。

第二天部分幼儿的第二只鸡蛋保护成功的相对来说就比较理想了。

难得的是,家长们对此次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提出了一个生动的问题:最后这个蛋怎么结局?这个问题真正地延伸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里。也许家长会帮助孩子在家里给这只蛋建个窝,也许他们会养只小鸡,伴它一起长大?……总之孩子们的学习有了无限的可能,也许这才是我们教育戏剧课程所产生的价值。


京ICP备06022358号-1  Copyright (c) 2012 c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268号 版权所有:中国儿童中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