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课题负责人:卞世芳
课题组成员:张岳坤 单一峰 姚平峰 顾巨鹿 何邦
内容提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和引导。但我们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的工作和年龄的特殊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将成熟性等因素,有部分家长难以承担有效教育的职能,部分家长则心有余而力不足,高中生也迫切需要家长能学会与其沟通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平台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方法的有效性,以求与学校一起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机制。
鉴于家校在高中生教育中的共同需要,我校于两年前由教研室专家、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和心理教师等成员组成的课题组,通过专题调研、家长访谈和材料分析等途径,确定开展高中家长学校运行机制的实践与研究,力求通过运行机制的研究,保障家长学校的规范、有序、有效。
余姚二中家长学校通过二年多的办学实践看,建立家长学校运行机制的关键是顺应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即确定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办学方向。家长学校运行机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动力机制,二是工作机制,三是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又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师资结构四个方面加以研究
本课题还从家长学校的培训模式进行探讨。家长学校的学习交流讲求形式灵活,体现因“才”施“教”。“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除了由家长学校的专门老师为家长上大课外,还要求各班主任及心理辅导教师在各班内,开展形式多样地与家长共同交流、学习的活动。如大课堂教学、主题式活动、 博客式交流、“面对面”沟通、谈心式辅导、论坛式学习等新颖的培训模式,来吸引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最终达到共商家事、共建学校、共赢未来的目的。
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我校的家长学校在余姚市内已有相当的知名度,是余姚市唯一一所高中示范性家长学校、余姚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课题主持人被市家庭教育学会评为先进个人。自编的家长学校课外读物《教子有方》和家长学校大课堂教材《成功之路》基本成熟;家校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进一步好转。
当然,家长学校运行机制的研究由于可借鉴的材料缺乏,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可控性较差,当地对此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很少,对家长学校的有效性评估无标准可参考,因此我们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更长时期的实践和总结,使家长学校运行机制能更有效地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更好地规范家长学校的运作,并使其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1. 高中家长家庭教育现状亟需改变
我们从附件的几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不少学生反映父母很唠叨、很烦琐,心情很压抑;有的反映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与小时候一样,有时宝宝囡囡,有时棍棒相加;有的反映父母的行为习惯不好,打牌、吵架;甚至有的学生反映父母的道德行为有问题,自己感到很矛盾很痛苦……这些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出现种种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也觉得,如果能在源头上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那么在学校里学生的许多其他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为此我们想通过家长学校的途径来改变或者说是来改善家庭教育的面貌。
2. 高中家长会模式有待改进和创新
学校领导在平时的工作指导中,多次提到想改革原有的家长会模式。以前的家长会,开成单纯的“学习动员会”,或“学习成绩汇报会”,有的甚至开成“批评会”,一味责怪学生和家长,却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有些家长如果没有空闲时间也就不来参加。有些成绩差的学生一听说开家长会就紧张、焦虑。害怕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批评自己。这样的家长会,对学校、家长、学生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出现负面影响。鉴于这种情况,学校把原来的家长会模式改成家长学校,想依托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教方法,帮助和指导家长重视家庭和加强家庭教育,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交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达到育人目标。
3. 高中家长破解隔代现象的渴望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一位母亲发出的与孩子沟通的困惑,表达了母亲的难言与无奈。高中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校园困惑。随着高中学生一天天的长大,身心日趋成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基本走向独立,而父母还是把他们看成曾经的宝贝,这就形成了——代沟。笔者有幸成为了余姚市妇联组织的“母亲素养工程”及余姚市家庭教育学会组织的讲师团成员,亲眼目睹了很多母亲,她们特别想知道高中生孩子的心理特点,如何与上高中的孩子进行沟通教育的问题。讲座后,她们会围着你问这问那,都希望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同时,我也看到了市妇联及乡镇组织这种活动的困难,使我们有了要把家长学校办好的决心。因为这不但能提升我们学校家长的素养,同时也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素养。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