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培养
视频点播更多>>
当前位置:
活动回顾|大国少年行·跟着民乐去旅行——民乐教学转型升级成果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6-28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5年6月21日,中国儿童中心影剧厅内星光璀璨、乐声激荡,民乐艺术中心精心策划的“大国少年行·跟着民乐去旅行”——民乐教学转型升级成果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是以音乐会为表现形式的视听盛宴,更是民乐艺术中心多年来探索教学创新、深化育人内涵的集中成果展示,生动诠释了校外儿童民乐教育转型升级之路。

2025年6月21日,中国儿童中心影剧厅内星光璀璨、乐声激荡,民乐艺术中心精心策划的“大国少年行·跟着民乐去旅行”——民乐教学转型升级成果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是以音乐会为表现形式的视听盛宴,更是民乐艺术中心多年来探索教学创新、深化育人内涵的集中成果展示,生动诠释了校外儿童民乐教育转型升级之路。

第一站“五音谷”汇集了我国本土乐器鼓、筝、阮、笙的演奏,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二站“丝绸之路”展示了扬琴、二胡、琵琶、唢呐、箜篌分别演绎的名曲,这些本土化的外来乐器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第三站“和海鸣”包含了多种弹拨乐器的合奏、民族吹打乐器的合奏以及家长成长课堂的教学成果。

接下来,民乐艺术中心负责人卢红介绍了中心民乐教学转型升级的路径。一是坚持开展“大国少年行”系列研学活动,民乐师生走过了河北、新疆、浙江、云南等多个省市,丰富了人生经历。二是,坚持举办“大国少年”筑梦人音乐家系列亲子公开课,邀请国乐大师与亲子互动。三是,坚持科技赋能教学与活动,例如音乐会收集到的学员心愿,由人工智能软件提取关键词,并填词、谱曲、演唱《民乐少年的未来梦想》,表达了学员立志成才的决心。最后,在学员的齐声朗诵中,观众受邀共同参与“星河点亮”仪式,代表跟着民乐去旅行,即象征着民乐文化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薪火相传。

音乐会的重点从乐曲欣赏转移到乐器探秘,用文化主线连接起不同的民族乐器。将展演与教学巧妙结合,重在民乐演奏,意在民乐文化,旨在培养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国少年”,达成了育人理念落地与教学形态迭代的双重目的。

本次活动摒弃了“报幕+节目”的传统音乐会呈现模式,而是通过导聆人的讲述、“乐器拟人化”与”时空穿越”的故事情境,将节目串联起来,生动自然又充满教育性、人文性。学员们通过“扮演”乐器,深度理解乐器的历史渊源以及音乐、地理、历史的关联,例如战鼓化身汉朝将士《象王行》,阮咸讲述丝路见闻《丝路驼铃》,箜篌自述波斯绘制《清明上河图》,这种角色带入变被动演奏为主动叙事,帮助学员在演奏中完成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迁移。

本次活动运用了当前热门的AI技术,以虚拟现实的方式,打造了有趣、逼真的沉浸体验。一是,观众可以扫码门票获取动态3D乐器画面,查看乐器的文字介绍,聆听相应的经典曲目。二是,音乐会展厅里生成张骞、唐玄宗、阮咸等数字人,与学员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当琵琶声起,学员与唐玄宗共论盛唐气象;当阮咸轻拨,又与竹林贤士探讨魏晋风骨。AI赋能文化传承,帮助学员在互动中理解乐器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明基因。这不仅重构了知识传递方式,更将器乐教学升华为古今穿越、文明对话的载体,显示了教学内容从单一技能训练向文化理解与创新表达转型的显著成效。 

本次活动将家国情怀和文明认同融入舞台表演,助力学员建立文化自信;以高难度曲目促进学员精进技艺,彰显了系统化、专业化教学的扎实成果;演绎融合性曲目则引导学员拥抱多元、勇于创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