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版
视频点播更多>>
当前位置:
2023年第4期 家庭与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影响因素的情境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
发布日期:2024-01-05 浏览次数: 字体:[ ]

罗芮1  杨静2  陈福美3  玄新4  王耘1

(1.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北京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4.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北京102209)

 

摘要:儿童的社会技能是其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并影响其学业成就、心理健康,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探讨儿童期的社会技能发展与促进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214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家庭和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为出发点,系统考察了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两种情境下的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性别、年级、气质趋避性以及母子亲密对家庭、幼儿园情境下的社会技能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的一致性;节律性、适应度、家庭年教育支出、父子亲密、父子冲突、母子冲突仅对家庭情境下的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师幼亲密、师幼依赖、师幼冲突仅对幼儿园情境下的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的特异性。

关键词:家庭情境  幼儿园情境  社会技能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609(2023)04-0014-12

 

一、问题提出

社会技能指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方式,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1]研究发现,社会技能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就[2]、心理健康[3],还会影响其日后的职业发展。[4]因此,对儿童早期社会技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掌握、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基本构成单元,家庭的物理环境、幼儿自身与父母的亲疏关系等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也影响着其进入社会的行为反应方式。幼儿园是幼儿初入社会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其中开始规律地接触更多的同龄伙伴,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着遵守规则和纪律,习得和巩固与除家人之外的人际互动模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同时,幼儿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并非仅仅被动地接受各方面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技能表现会因情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是一种情境依赖性行为。[5]也就是说,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社会技能表现有所不同,其在一种情境中表现好或差不一定在另外的情境中同样表现好或差。如果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社会技能,就必须对不同情境中的社会技能表现分别进行评价。因为不同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评价来自不同评价者提供的信息,父母能提供幼儿在家庭中的社会技能表现情况,但是不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教师能提供幼儿在幼儿园中社会技能的表现情况,但是不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因此,对家庭和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细化、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并能为父母和教师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以及家园联合进行幼儿教育和幼儿发展干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幼儿社会技能均有影响作用。其中,幼儿因素主要包括幼儿性别、年龄和气质。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无论评价者是教师还是家长,女孩的社会技能表现更好。[6]郭俊彬的研究中发现,小班幼儿在主动技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和大班幼儿[7];李延方等对4~5岁幼儿社会技能的研究也发现,幼儿社会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升。[8]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9]研究发现,气质的不同维度和社会技能之间的关系不同:负向情绪性、反应强度和学前儿童的社会技能显著负相关,注意控制、适应度、节律性均和社会技能显著正相关。[10-12]此外,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会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趋避性在学校情境中更被一致地发现能显著影响儿童的社会性表现;负向情绪性(如易怒)在家庭情境中更被一致地发现能显著影响儿童的社会性表现。[13]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均可影响幼儿的发展。影响儿童社会技能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年教育支出和亲子关系。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的社会交往、社会技能、独立性及社会适应能力有直接影响。[14]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水平和人均月收入两个因素)对幼儿社会技能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是家庭学习环境对幼儿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15]在亲子关系方面,追踪研究发现,幼儿入园3个月时的母子亲密性能预测其之后的社会能力发展。[16]此外,父亲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中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积极父子关系会促使儿童带着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和其他人相处,从而发展出较好的社会能力。追踪研究表明,幼儿入园3个月时的父子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入园1年时的社会能力。[17]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只关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因素对家庭情境中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否会同样影响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幼儿园因素则主要包括教师学历、幼儿园师幼比和师幼关系。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研究发现,6、15、24、36个月大的婴幼儿,在师生比高、班额小、看护者具有培训经验、看护者受教育水平条件较好的环境成长时,其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比上述条件较差的孩子发展得好。[18]师幼关系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师幼关系越亲密、积极情感互动越多、冲突性越低,幼儿社会技能或社会能力就越好。[19]与关注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类似,关注幼儿园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也只探究了其对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其对家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如何目前仍不清楚。

综上所述,尽管以往就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社会技能的影响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未探明这些因素对社会技能的影响是否具有情境一致性和特异性。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考察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幼儿园因素对家庭和幼儿园两种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的情境一致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效应,以更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如何对不同情境社会技能产生影响,并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提升幼儿社会技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按照幼儿园办园性质和级类水平抽取幼儿园,然后按照性别和年级抽取幼儿,选取了北京市某区80所幼儿园的5370名幼儿作为被试。经匹配亲生父亲评价、亲生母亲评价、主班教师评价三种来源信息完整的被试,本研究最终被试为2148人,具体情况见表1。全体被试平均年龄4岁7个月(55.33个月),其中小班被试平均年龄3岁8个月(43.57个月),中班被试平均年龄4岁7个月(55.28个月),大班被试平均年龄5岁7个月(67.17个月)。本研究中选择的被试的性别比例为,男生52.75%,女生47.25%;班级比例为,小班32.64%,中班34.64%,大班32.72%。

(二)研究工具

1.家长版幼儿社会技能分量表

选择刘丽莎等修订的《家长版幼儿SSRS社会技能分量表》[20]对幼儿在家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进行测量,由父母报告。量表共39题,分为合作、主张、责任和自我控制4个维度。合作维度具体包括帮助他人、分享行为、遵守规则和指令等;主张维度指行为的发起,如进行信息咨询、介绍自己以及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回应等;责任维度指能展示自己的能力,能与成人进行恰当的沟通交流,在使用别人物品前征得同意等行为;自我控制维度指在冲突情境下的恰当行为反应(如对嘲笑的回应),或者在非冲突情境下需要等待轮次及妥协时的行为反应。量表为3级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越好。本研究中,四个维度及分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0.87。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²(696)=1559.04,CFI=0.947,TLI=0.930,RMSEA=0.061,SRMR=0.060。

2.教师版幼儿社会技能分量表

对《教师版幼儿SSRS社会技能分量表》[21]进行了修订,由主班教师报告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量表共30题,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合作、主张、自我控制3个维度进行评估。量表为3级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越好。本研究中各维度及整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92。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²(402)=5138.053,CFI=0.831,TLI=0.817,RMSEA=0.076,SRMR=0.056。

3.幼儿气质问卷

采用张劲松修订的《幼儿气质量表》[22]中的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3个维度对儿童气质进行测量,共24题。采用7级评分,由母亲进行报告。其中,节律性指幼儿反复性生理功能的规律性,如睡眠、饮食、排便等,分数越高,反复性生理功能越规律;趋避性指幼儿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人、事、物、场所等新刺激,所表现出的接受或拒绝的态度,分数越高,越能接近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适应度指幼儿对新事物、新情境的接受过程,是容易还是困难,分数越高,对新事物、新情境的适应度越高。本研究中3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0、0.67和0.62。节律性(χ²(20)=322.841,CFI=0.984,TLI=0.898,RMSEA=0.085,SRMR=0.052)、趋避性(χ²(20)=376.537,CFI=0.840,TLI=0.877,RMSEA=0.085,SRMR=0.054)和适应度(χ²(20)=217.554,CFI=0.859,TLI=0.892,RMSEA=0.069,SRMR=0.046)3个维度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亲子关系

采用张晓改编的Pianta的《亲子关系量表》[23]进行测量。问卷共21题,包括亲密性和冲突性2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由父亲和母亲分别报告。亲密性得分越高,说明亲子之间越亲密;冲突性得分越高,说明亲子之间冲突性越高。亲密性题目如“如果孩子情绪低落,他(她)会向我寻求安慰”,冲突性题目如“孩子容易对我生气”。母亲报告的亲子关系亲密性和冲突性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6、0.80,父亲报告的亲子关系亲密性和冲突性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81。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母亲报告:χ(188)=575.107,CFI=0.906,TLI=0.983,RMSEA=0.060,SRMR=0.067,父亲报告:χ²(188)=559.514,CFI=0.960,TLI=0.956,RMSEA=0.030,SRMR=0.007。

5.师幼关系问卷

采用张晓修订的Pianta和Steinberg的《师幼关系问卷》[24]进行测量。问卷共28题,分为亲密性、依赖性和冲突性3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评分,由主班教师进行报告。亲密性得分越高,说明师幼之间越亲密,如“我和这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密而且感情深厚”;依赖性得分越高,说明幼儿对教师越依赖,如“当我和其他小孩待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孩子会表现出伤心或嫉妒”;冲突性得分越高,说明师幼之间冲突性越高,如“这个孩子和我似乎总是在相互对抗”。本研究中,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89。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²(348)=1185.125,CFI=0.864,TLI=0.843,RMSEA=0.074,SRMR=0.068。

6.家庭基本信息

由母亲填写《家长问卷》时提供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教育支出,父母学历信息。其中,家庭年收入通过“您家2012年的总收入(请注意:总收入是全家所有成员收入的总和。既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的税后实际金额,也包括收获的有价值的实物,如粮食等,折合成人民币后的金额。)是”题目收集,题目为10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年收入越多。家庭年教育支出通过“去年您家用于这个孩子教育的费用(学费、书籍报刊、玩具、学习用品、各种培训费、赞助费等)”题目收集,题目为6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年教育支出越多。父母学历通过“这个孩子的亲生母亲/亲生父亲的最高学历是:”题目收集,题目为5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父母学历越高。

7.教师基本信息

由主班教师填写《教师问卷》时提供教师学历信息。通过“您现在的学历是:”题目收集,题目为6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教师学历越高。

8.幼儿园基本信息

由园长填写《幼儿园问卷》时提供幼儿园师幼比。通过两个题目计算得到:首先通过“幼儿园里共有名孩子”题目获得学生数,通过“幼儿园里共有专任教师名”题目获得教师数,然后计算教师数/学生数即为师幼比。

(三)数据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为了检验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不同情境社会技能的影响,分别对两种情境中的社会技能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放入幼儿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级、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第二层放入家庭因素,包括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教育支出,父子亲密、父子冲突,母子亲密、母子冲突;第三层放入幼儿园因素,包括教师学历,幼儿园师幼比,师幼亲密、师幼依赖、师幼冲突。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17.0中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除幼儿气质的节律性维度与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相关不显著,师幼依赖维度与家庭情境和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相关均不显著外,其他幼儿气质维度、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师幼关系与家庭情境和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均显著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2。

(二)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不同情境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

对家庭情境社会技能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个体因素对社会技能的解释率最高(26.90%),其次为家庭因素(14.70%),幼儿园因素最低(0.60%),其中幼儿园因素的解释率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具体而言,幼儿的性別、年级、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对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家庭年教育支出、父子亲密、母子亲密对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父子冲突、母子冲突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详见表3。

对幼儿园情境社会技能的回归分析发现,幼儿个体因素对社会技能的解释率最高(16.80%),其次为幼儿园因素(17.20%),家庭因素最低(1.0%)。幼儿的性别、年级、趋避性对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子亲密对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师幼亲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师幼依赖、师幼冲突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见表4。

综合来看,对社会技能具有情境一致性预测作用的因素包括幼儿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年级、气质趋避性,家庭因素中的母子亲密;对社会技能具有情境特异性预测作用的因素包括:幼儿个体因素中的节律性和适应度仅对家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因素中的家庭年教育支出、父子亲密、父子冲突、母子冲突仅对家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幼儿园因素中的师幼亲密、师幼依赖、师幼冲突仅对幼儿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不同情境中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发现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这两类因素既有情境之间的一致性,也有情境特异性,幼儿园因素则仅存在情境特异性。此外,三种因素对两种情境社会技能影响的重要性不同。

1.节律性、适应度、亲子关系和家庭年教育支出只对家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产生影响,其作用具有情境特异性

就幼儿因素而言,本研究发现节律性和适应度仅对家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特异性。这可能是因为在幼儿园情境中,幼儿面对的是相比家庭约束性强、正规的学校环境,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通常是固定的,且比在家庭中更具有规律性。因此,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可能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节律性,从而节律性对幼儿园情境中幼儿的社会技能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对于适应度而言,已有研究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影响人际互动,如师幼互动、同伴交往等,进而间接影响幼儿社会技能发展。[25]这可能是本研究未能发现适应度对幼儿园情境中社会技能的直接作用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阐述只是我们基于当前和以往研究结果所做的推论,仍需要未来研究的检验与验证。

就家庭因素而言,本研究发现父子亲密显著正向预测家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父子冲突、母子冲突则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家庭情境社会技能,表现出情境特异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6]说明在家庭中与父亲、母亲建立高质量关系的幼儿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他们有较高的合作、自主以及情绪行为控制能力;相反,难以与父亲、母亲建立高质量关系的幼儿则会表现出较差的社会技能。[27]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家庭年教育支出只对家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特异性。在本研究中,家庭年教育支出指“去年家庭用于幼儿教育的费用,如学费、书籍报刊、玩具、学习用品、培训费、赞助费等”。家庭用于幼儿在读书、参加学习活动、培训方面的费用,扩展了幼儿的视野,扩大了幼儿的社会活动范围,有助于提升其社会技能。[28]但这一因素的预测作用并未泛化到幼儿园情境,这也表明在家庭提供幼儿教育资源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幼儿园的社会交往活动提升儿童的社会技能。然而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收入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亲子关系、家庭年教育投入的作用间接对幼儿社会技能产生作用,所以当与这些因素一起进行预测时,其显著预测作用消失,这和李艳玮等[2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师幼关系只对幼儿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产生影响,其作用具有情境特异性

在幼儿园因素中,师幼亲密仅对幼儿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师幼依赖、师幼冲突仅对幼儿园情境的社会技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特异性。师幼关系对幼儿园情境社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这和以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0][31]师幼亲密越多、师幼冲突越少,幼儿在和其他人互动时就会有积极的态度、期望和行为,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社会技能。师幼依赖指由于幼儿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在参加活动时的退缩行为,因此,师幼依赖越强的幼儿,其社会技能表现越不好。[32]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并未发现教师学历、幼儿园师幼比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原因可能是这些是幼儿发展的远端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技能间接产生影响。因此,当与师幼关系一起进行分析时,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会消失。

3.性别、年级、趋避性和母子亲密对不同情境中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具有跨情境一致性

在幼儿个体因素中,本研究发现性别、年级及幼儿气质中的趋避性在家庭和幼儿园两种情境中的社会技能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出跨情境的一致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积极、乐于进行交流,愿意参加家庭、幼儿园活动的气质特点有利于社会技能的发展,而退缩、逃避交流、不参加活动则不利于社会技能的发展。

在家庭因素中,本研究发现母子亲密对家庭和幼儿园情境社会技能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出情境之间的一致性,但是母子亲密对家庭情境社会技能的预测程度比幼儿园情境高.这表明和母亲建立的亲密关系能泛化影响幼儿在多种情境的社会技能表现,研究结果从另外的角度进一步证明母子亲密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不同,母子依恋指向幼儿安慰需求、情感需求的关系,是“内在指向”的,这种依恋关系影响了幼儿对自我的积极表征,当幼儿处于新的环境时,即使母亲不在场,也能通过自我表征影响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33]针对本研究,母子亲密的幼儿拥有积极的人际互动经验,在幼儿园环境中,即使母亲不在场,幼儿也能通过对自我的积极表征,与教师、同伴有很好的互动,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技能。

4.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两种情境社会技能影响的重要性不同

本研究发现,无论在家庭情境还是幼儿园情境中,幼儿个体因素对社会技能的解释率都是最高的,家庭因素对家庭情境中的幼儿社会技能的解释率较高,对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也有一定的解释率,而幼儿园因素只对幼儿园情境中的社会技能的解释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幼儿个体因素是一个稳定的影响幼儿社会技能的跨情境预测因素,也说明个体在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家庭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跨情境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是母子亲密因素产生的迁移影响作用。而幼儿园因素则只具有对幼儿园情境下的幼儿社会技能的独特效应。作为幼儿第一个稳定的社会互动场景,幼儿园因素尚未有迁移作用的出现。

(二)建议

1.创建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常规,培养积极亲子关系,强化幼儿家庭情境社会技能

本研究发现,幼儿气质中的规律性和适应度是幼儿家庭情境社会技能的特异性影响因素。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创建有规律的生活常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律和生活习惯。首先,父母应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水平出发,以身作则,为幼儿打造一个榜样的形象,利用幼儿的模仿心,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产生一种积极的“熏陶式影响”。其次,节律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贯穿于家庭教育始终。父母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提出一些合理要求,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循环反复,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律。最后,要注意细化家庭生活常规的环节,尝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常规环节,激发幼儿的兴趣;循序渐进地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穿衣、吃饭等生活常规,增加幼儿的自主性。

本研究还发现,父子冲突、母子冲突等亲子关系维度也是影响幼儿家庭情境社会技能的特异性因素。因此,家长在家庭中可以通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亲子活动培养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最为放松和愉悦。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开展语言游戏、手指游戏等简单的亲子游戏。与孩子共同进行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家长也更容易观察幼儿的个性和爱好,从而有效帮助幼儿梳理成长中的问题。

2.建立积极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社会技能的发展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情境中幼儿社会技能的特异性影响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积极的师幼关系。首先,要充分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优点,倾听并认同他们内心的想法,支持他们的行为,赋予其发展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其次,教师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教师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积极与幼儿互动,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真正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最后,教师和幼儿互动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抓住时机适当地给予幼儿一些积极的鼓励,表达自己对幼儿的喜欢和赞许。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角色不同于幼儿家长:教师既需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亲切的关怀,又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在师幼关系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分析幼儿,还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自由探索和发展的空间。

3.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适合幼儿自身的社会技能

本研究发现,幼儿社会技能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幼儿自身因素,包括其性别、年级以及气质特点,这些因素还是跨情境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在家庭和幼儿园情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幼儿是社会互动情境的主体之一,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其性别差异,但同时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要立足其年龄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多耐心,不冒进,多鼓励;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尊重幼儿个性,有规则和要求,但也要设置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孩子探索其社会互动模式,邀请孩子以多样性的方式参与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多元发展的学习和社交氛围。在家庭教育情境中,一方面,家长要及时了解学习有关幼儿发展、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明晰幼儿发展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观和教育观;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既要有意识地建立和谐的母子关系,尽可能避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将其迁移到幼儿身上,还要根据幼儿自身的气质特点、发展阶段,科学地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社会技能。

4.加强家园协同育儿,加强积极家园关系的培养,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技能发展

本文通过两种情境下的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对幼儿在相应情境下的社会技能分别产生着重要作用,提示父母等家长、幼儿教师充分发挥其在各自情境下的作用,不互相指责,不推卸责任,积极参与幼儿社会互动,通过积极人际关系的培养,提升幼儿在相应情境中的社会技能。将家长和幼儿教师的交流互动常态化,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母子亲密作为跨情境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幼儿社会技能的泛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许可以将母亲更多地纳入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两种情境下的幼儿社会技能培养,将为幼儿进入更多的社会情境,灵活适应各种社会情境,表现出适应性的社会行为,发挥重要作用。

5.重视父亲在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父亲的角色意识,加强父亲的育儿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曾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有别于母亲的独特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34]研究发现,与更重视为孩子提供安抚和温暖的母亲不同,父亲通常更倾向于通过与孩子进行打闹游戏(rough and tumble play),为孩子提供新刺激或新经验,这些刺激和经验能够有效激活孩子的情感唤醒机制,而这正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35]与此一致的是,本研究也发现,父亲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父亲在教养中缺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父亲应该在明确自身角色和责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养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父亲还应该不断地学习幼儿养育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育儿能力,建立和谐的父子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社会技能发展。此外,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也应该为父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帮助父亲适应育儿角色、应对育儿挑战。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 儿童的社会技能[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MALECKI C K, ELLIOTT S N.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as predictor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2, 17(1): 1-23.

[3] BORNSTEIN M H, HAHN C, HAYNES O M. Social competence,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al adjustment from early childhood through early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cascade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10, 22(04): 717-735.

[4] WOODWARD L J, Fergusson D M. Childhood peer relationship problems and later risks of educational under-achievement and unemployment[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2000, 41(2): 191-201.

[5] ACHENBACH T M, MCCNAUGHY S H, HOWELL C T. Child/adolescent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mplications of cross-informant correlations for situational specificit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2): 213-232.

[6] 操凯, 杨宁. 3 ~ 6 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幼儿教育, 2014 (01): 64-67.

[7] 郭俊彬. 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评价与培养[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7.

[8] 李延方, 郑育敏. 4 ~ 5 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01): 34-40.

[9]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0] 谢庆斌, 王英杰, 胡芳, 等. 4 岁儿童抑制控制与社会技能:社会退缩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 28(5):1033-1037.

[11] YOO K S. The effects of young children’s temperament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J]. The Korean Journal of Child Education, 2015, 24(4): 31-44.

[12] YOLERI S. The role of child’s temperament predictor on Preschool social competence [J]. Creative Education, 2014, 5(13): 1160-1169.

[13] SANSON A, HEMPHILL S A, SMART D. Connections between tempera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review [J]. Social Development, 2004, 13(1): 142-170.

[14][29] 管凯.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8.

[15][28] 杨娟, 张莉, 李伟, 等. 家庭文化资本与幼儿社会技能的关系:母亲育儿胜任感与养育粗暴程度的中介[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 (11): 75-78.

[16] ZHANG X. Bidirection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nese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during early childhood[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3, 28(1): 83-93.

[17] ZHANG X. Chinese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nursery care: Chang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later growth in social competence[J].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13, 34(1): 60-71.

[18][30] NICHD E C C R. Child outcomes when child care center classes meet 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qua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999, 89(7): 1072-1077.

[19][31] 李延方.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社会技能的关系[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 (1): 74-81.

[20][26] 刘丽莎, 李燕芳, 吕莹, 等. 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01): 38-45.

[21] GRESHAM F M, Elliott S N.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Manual[M].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1990.

[22] 张劲松. NYLS《3-7 岁儿童气质量表》测试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05): 203-205.

[23] PINATA, R C. 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M]. unpublished measur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92.

[24] PINATA R C, STEINBERG, M.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to school[J]. 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1992(57), 61-80.

[25] YAVUZ H M, KORUCU I, SELCUK B. Tempera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 SMITH, P. K., HART, C. H. Wiley-Blackwell Handbook of Childhood Social Development 3rd ed. Wiley-Blackwell, 2022.

[27] 张晓, 陈会昌. 关系因素与个体因素在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中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19-24.

[32] 张晓, 陈会昌. 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2): 120-124.

[33] ROSE-KRASNOR L, RUBIN K H, BOOTH C L, et al. The relation of maternal directiveness and child attachment security to social competence in preschool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996, 19(2): 309-325.

[34] 李哲天. 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J]. 学前教育研究, 2001 (6): 72-74.

[35] PAQUETTE D. Theorizing th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J]. Human Development,2004, 47(4): 193-219.


(责任编辑:王慧)

 

作者简介:罗芮,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杨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工程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教育;陈福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玄新,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教育;王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评价、教育评价与应用。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