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视频点播更多>>
当前位置:
【读特新闻报道】国内首本儿童蓝皮书指出:中小学生渴望参与社会进程
发布日期:2018-01-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原创   2018-01-18 18:59   读特记者 李萍


1月18日,中国儿童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国内首本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并指出,中国中小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真实的社会进程,他们参与领域广泛,参与意愿强烈,参与能力强大。但是当前儿童校内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都被学校的学习所占据,严重影响了儿童参与其他主题的机会,导致许多儿童都是在孤独而忙碌的学习中度过童年。

据介绍,“儿童参与”作为一个专有概念,最初来源于儿童权利领域。儿童参与是指儿童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广泛的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及文化生活中,接触真实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获得丰富和均衡的生活体验和教育实践,从而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增强自信,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也才能更好地表达意见、更为主动全面地发展。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儿童参与”基本原则,中国儿童中心于2016年启动了儿童蓝皮书项目。该项目的第一本蓝皮书以“儿童参与”为主题,梳理了儿童参与的概念与内涵,研究了当前中国儿童参与的状况,分析了儿童参与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旨在为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制定与儿童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此次调查,对全国7城市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儿童政治参与、学校和幼儿园参与、校外参与、社区参与、网络参与等专题进行了研究。

 

儿童参与领域广泛,参与意愿强烈,参与能力强大

调查显示,儿童积极参与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参与领域非常广泛。他们对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参与有着广泛的兴趣,也有切实的行动,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真实的社会进程。 本研究的一些案例表明,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个领域中,在诸如学生自治、政治参与以及网络参与等议题上,都已经有了一些儿童参与的成功案例。

调查数据显示,在家庭中,他们每周和父母一起看电视、辅导学习、运动健身的比例分别为66.0%、53.0%和45.2%;每年和父母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国内旅游、国外旅游的比例分别为57.3%、65.7%、69.7%和26.7%;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在3天以上的比例高达59.8%。

在学校里,有57.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1个或以上的学校社团;近八成的中小学生主动与学校教师有过交流,有约10%的学生每天都和学校老师交流。

在社会上,71.2%的中小学生表示完全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实际行动中有52.2%的人当过志愿者,73.9%的人捐过款,众多公共事务中最感兴趣的是环境问题(69%),其后依次是中国社会问题(63.4%)、国际政治问题(57.7%)、本地社会问题(53.5%);关于网络生活,75.9%的中小学生有专用的手机,52.7%的人有自己的电脑,85.5%的人有QQ号,70.9%的人有微信。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中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参与有着广泛的兴趣,也有切实的行动,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真实的社会进程。

学习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校外生活也被学校的学习所占据

蓝皮书指出,在儿童参与内容上,学校活动和学校之外的活动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学习是儿童学校参与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儿童校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被学校的学习所占据,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

调查表明,从家庭中亲子沟通的内容来看,48.4%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会跟父母谈论学习,34.5%的中小学生每天都由父母辅导学习;从校外活动参与的内容来看,48.9%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和学校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补习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49.2%,初中生是51.7%,高中生是45.9%。学习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许多儿童是在孤独而忙碌的学习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也因此,儿童在校外的参与显得很不充分。就人际交往而言,14.5%的中小学生从来没有和邻居说过话,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和外国人说过话;就校外活动而言,68.3%的中小学生没有参加过校外主题活动,65.8%的人没有参加过国内营地活动。

与此同时,很多校外教育机构仍然没有摆脱学校学习任务的限制,没有实质上成为与学校教育平行的教育主体。

儿童生活的主题单一,生活范围偏于狭窄

蓝皮书指出,学校学习对于儿童参与的影响,除了占据绝大部分内容外,还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施压,严重影响了儿童参与其他主题的机会。

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这一比例在小学生中是54.6%,在初中生中是61.4%,在高中生中是66%。即使那些有机会和朋友玩耍的中小学生,每次玩耍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

另外,中小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家庭作业。从作业时长的角度来看,52.4%的小学生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作业,近30%的小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来完成作业。对初中生来说,只有22.1%的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54.6%的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做作业,更有15.7%的初中生要花3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来处理作业。在高中阶段,仅有12.9%的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72.4%的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41.2%的学生要花3个小时以上。

如果说周末或寒暑假还有可能给儿童的其他参与留有一些时间,那么这一点点希望也因为红红火火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变成了奢望。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两成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兴趣班,同时有25.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补习班。

观察还表明,目前中国社区还缺乏专门针对儿童的机制和平台。在社区中,儿童并未被作为一个有独特需求、有独特眼光的行动主体来看待。

结果,儿童生活的主题单一,生活范围偏于狭窄。

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邻里交往稍显不足、公共参与渠道较少

在调查中,蓝皮书从家庭参与、学校参与、儿童放学后生活、社会交往、校外教育参与、网络参与、公共参与七个方面来观察儿童参与的整体面貌。但是蓝皮书的数据结果表明儿童参与的一些重要议题被忽略。

在家庭参与方面,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90%以上的父母都会和儿童谈论学习问题。但是,有31.5%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交朋友,33.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26.3%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用钱,38.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什么是爱,47.8%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这些缺失的亲子沟通话题,恰恰对儿童长远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在社会交往方面,儿童侧重同学交往,邻里交往稍显不足。有94.8%的中小学生在本班都有好朋友,而经常和邻居说话的中小学生比例不到30%,这些数据说明当下的儿童社交更多局限在同学中,缺少与邻里,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人群的交往经验,这不仅不利于儿童当下的身心成长,也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在公共参与方面,儿童的参与渠道较少。虽然儿童在公共参与方面表现出兴趣和信心,但是仍有26.7%的学生从来不看电视新闻,43.2%的学生从来不看报纸新闻,28.8%的学生从来不看网络新闻。

可以说,一些现代社会的重要参与主题,在一部分儿童的生活中缺位,比如亲子交往中不涉及生命和爱的话题、禁止或限制儿童使用网络等。

儿童参与在多方面存在群体差异

在学段上,随着学段的增长,儿童的学校参与程度逐渐降低。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在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上,12.2%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和老师主动交流,分别高于初中生的比例(9.5%)和高中生的比例(7.2%)。小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三者分别为65.1%、60.7%、46.0%。

在性别上,女孩的家庭参与程度更高,男孩的公共参与程度更高。和男孩相比,女孩和父母沟通学习、心情、交友等内容的频率更高,进行家庭决策的频率更高;在安排放学后时间的自主性上,女孩更高,但她们更多选择做作业,而男孩更多是去和朋友玩、锻炼身体、上网。在公共参与上,男孩的公共参与兴趣指数和公共参与行为指数都显著高于女孩。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父母的亲子沟通指数更高,在和父母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国内旅游等亲子活动上的频率更高;独生子女参加校外主题活动、补习班的门类和频次都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参加国内营地的比例(37.1%)也高于非独生子女(31.5%);在网络参与上,独生子女拥有手机、电脑、微信和博客等账号的比例分别为79.5%、54.5%、76.9%、51%,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72.8%、50.9%、65.5%、39.9%)。非独生子女家务参与的程度更高,放学后和朋友玩、锻炼身体、看课外书、看电视的时间更长;更多选择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如出门和朋友交往、和邻居交往;在学校参加更多社团;在公共参与上,虽然非独生子女看新闻的频率低于独生子女,但他们有更多的捐款行为。这些数据说明,独生子女的参与资源更丰富,非独生子女参与资源更传统。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状况的差异可能也反映了家庭背景的差异。

见习编辑 李林夕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